close

青年失業率小檔案

青年失業率是指15至24歲失業者 占該年齡層勞動力的比率,不包 括: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 以開始工作者和求學及準備升學 者。

 

 
圖/經濟日報

 


圖/經濟日報
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各主要國 家的失業率正逐漸下降,青 年失業率卻是居高不下。

「過去200年來歌詠青春無敵的時 代正走向終點,造就當代社會榮景 與危機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已成為 籠罩這一代青年的巨大陰影」,這 是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馬佐爾 (Mark Mazower)發出的沉痛警告 。

在近年來幾場重大經濟危機的推 波助瀾下,已開發國家的青年失業 率紛紛攀抵空前新高,無助失望的 情緒瀰漫在整個世代的年輕人中, 但決策者卻似乎漠不關心。

馬佐爾說,由歷史發展的角度來 看,問題的根源不在於經濟,而是 政治。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民主世界 開始視青年為國家不可或缺的資源 。

1929年華爾街股災後的20年間, 西方社會引進了福利政策─包括醫 療、公共住宅、勞資關係─改變了 下一代的發展前景。

相形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 監管或立法方面的變革卻微不足道 。

1950年後,年輕人靠自己改變人 生的機會愈來愈多─學校教育普及 、上大學的管道增加和充分就業創 造出的需求─是前人從未享有過的 機運。

標榜青年力量的美國在這個時代 崛起為超級強國絕非偶然,這是個 認為甘迺迪的年輕活力勝過艾森豪 多年從政經驗的國家。

如今情況卻變得不同。黃金年代 的繼承者依舊占據舞台,年逾七旬 的搖滾明星仍受追捧。

但年輕人面臨慘澹的就業前景、 未來毫無保障,還背負了不停上漲 的學費與房價。他們的困境源於父 母那一代非凡的成就。

在美國,大學學費漲不停卻沒什 麼人抗議,占領華爾街運動也未激 起大眾對債務問題的反省。

深陷歐債危機的國家年輕人境況 更慘─有些地區青年失業率高達 65%─他們既不支持既有政黨,也 不支持立場激進的新黨派,而是認 為這些政治現象本身就表述了他們 身處這個時代的困頓。

這種稱得上自暴自棄的態度或許 可以理解。

除非年輕人對現實的不滿能找到 對當權者更有威脅的表達方式,否 則情況不會有任何改變。

現代戰爭不再需要那麼多士兵, 對青年意識的認同也不復存在,對 未來失去信念的不只是25歲以下的 年輕人,以國家和政客的角度來看 ,誰還真正需要青年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dellc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