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環球網消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18日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指出,戰爭的代價無法計算,不僅僅是人的生命、經濟、社會的代價, 而且也會是永恒的痛苦記憶。釣魚島問題本身就是上一場中日戰爭的遺產。況且,現在社會更面臨著核戰爭的威脅,一旦發動戰爭將是毀滅性的。和日本的準冷戰也 會有助於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存在一個外在的「敵人」對中國軍隊並不是一件壞事情。

中新網報導,這篇題為《如何避免第三次中日戰爭?》文章稱,晚清以來,中日兩國之間已經經歷了兩次大戰。第一次中日戰爭(1894-1895年), 也稱甲午戰爭。第二次中日戰爭(1937-1945年)爆發在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從理論上說是「中華民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2014年又是甲午年,中 日關係又遇到了自從朝鮮戰爭結束以來最嚴峻的時刻,有關第三次中日戰爭會不會爆發也儼然已經成為政策研究界和政治人物爭相討論的話題。

 

文章指出,對中日關係的現狀和未來,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綜合起來,不外三種。

首先,一些人對目前的緊張局面不以為然,認為雙方都在玩政治,玩民族主義。一些國際評論家就認為,中日兩國政治人物都是為了內部政治的需要,在操作 各自的民族主義情緒。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不想發生戰爭,等到國內問題穩定了,兩國的關係也自然會好轉。不過,這種看法過於簡單。況且,今天中日兩邊的 民族主義都是真實的,並不僅僅是政治人物操作的結果。

其次,也有一些人認為中日兩國經濟已經高度互相依賴,兩國之間的戰爭難以想像,因為戰爭會給兩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種觀點顯然過於經濟理性。經濟上的高度互相依賴是對戰爭的一種制約因素,但經濟因素從來就沒有阻止過戰爭的發生。戰爭的發生往往是非經濟因素所致。

第三種觀點和前兩種相反,也就是已經在國際社會開始盛行的「中日必戰論」。無論中國還是日本,雙方都存在「主戰派」,其觀點很簡單,「既然這樣,那 就打一仗吧!」到目前為止,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主戰派還沒有跑到台面上來,但如果情勢這樣升級下去,主戰派也可能成為主流。國際社會開始盛行的「中日 必戰」的悲觀論調也會強化主戰派的觀點。

文章認為,要維持和平與避免戰爭,這三種觀點都是必須加以超越的。人們既不能忽視甚至漠視中日之間日益惡化的關係,更不能簡單地接受「中日必戰」的 悲觀邏輯,而是應當更多地思考如何避免戰爭。戰爭的代價無法計算,不僅僅是人的生命、經濟、社會的代價,而且也會是永恒的痛苦記憶。釣魚島問題本身就是上 一場中日戰爭的遺產。況且,現在社會更面臨著核戰爭的威脅,一旦發動戰爭將是毀滅性的。

文章稱,處理對日關係,最主要的還是需要理性,不能老是停留在情緒階段,無論是民族主義式的還是義和團主義式的。中國必須清楚現階段的最高戰略目標 仍然是可持續的現代化,也就是說,對付日本是為了避免中國的現代化再一次被中斷。既不能因為來自日本的威脅而被迫中斷現代化,更不能因為自己非理性的對日 政策而自我中斷現代化。

文章稱,中日關係在其本質上說是中、日、美三國的關係。很顯然,在處理和日本的關係上,中國免不了要和美國打交道。但在這方面,中國尤其不能對美國 因素做出錯誤的判斷。對日本方面的行為,中國除了口誅筆伐,並沒有其他有效的辦法。中國的一個判斷是,日本那麼強硬主要的原因在於美國在背後。中國要求美 國不要站在日本這一邊,除此之外,對美國也沒有什麼其他要求。不過,中國的這個判斷只對了一半,要求美國不站在日本一邊很難滿足。美日聯盟的存在並不是 說,美國必定要站在日本這一邊,美國也可考慮持一個比較中立的立場。但有了美日同盟,美國有更大的概率站在日本這一邊,而根本沒有任何機會站在中國這一 邊。如果放到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利益來考量,那麼美國必然也必須站在日本這一邊。

美國對日本可以有影響,但這種影響隨著美國的相對衰落,變得有限。儘管日本理論上也一直在強調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但也開始不那麼相信美國了。日本現 在想借用美國的力量,成為正常國家,重返國際舞臺。但同時,日本也並不是那麼相信美國,而是想通過國家正常化來自力更生,保護自己。這也說明瞭,日本現在 的發展趨勢到了一定的階段必然對美國構成巨大的壓力。日本國家正常化了,有了自我保護的能力,那麼美國還能在日本甚至亞洲待下去嗎?

文章認為,一場準冷戰或許可以使雙方冷靜下來。更為重要的是,和日本的準冷戰也會有助於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存在一個外在的「敵人」對中國軍隊並不是 一件壞事情。所有強國必須具有「假想敵」。沒有「敵人」,就不會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不會有國家的強大。等中國軍隊真的強大了,能打 勝仗了,日本或者任何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威脅也就自然消失了。

 

同樣,日本需要有外來的壓力來解決戰爭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正是因為在美國的庇護下,日本不僅沒有清算戰爭賬,而且其右派政治力量一直在 操縱戰爭的歷史,給日本民眾造成戰爭是正義之戰的印象。靖國神社問題就是這樣。自明治維新以來,靖國神社主要是追悼戰亡者,本來就不是政治問題。這個問題 是日本政治右派操縱的結果,也就是1978年靖國神社將甲級戰犯列入神社供奉才成為政治問題。日本國內多年來也一直在討論「分祭」問題。其他的所有問題, 例如慰安婦、教科書等問題,沒有外在的壓力,日本是不會去解決的。準冷戰之下,這些問題更多地會變成日本的內部政治問題,而中日唯一要對付的就是有可能發 生的釣魚島摩擦。

文章分析稱,準冷戰狀態下,中日雙方有足夠的時間來調整各自對對方的政策、戰略和態度。準冷戰之後,中國有可能面臨幾種局面。第一,中國再次強大 了,就像在唐朝那樣或者今天的美國那樣,那麼日本有可能改變對中國的態度。第二,中國再次強大了,同時日本也變得強大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也會有足夠的 能力阻止日本主動挑釁、被動地捲入戰爭,雙方達到一個均衡水準。第三,或者等將來整個東亞發展到歐洲那樣的程度,經濟發展提出更大的整合要求,並且中日兩 國政府也願意合作,這樣就會出現類似歐洲那樣的情況。

這樣的準冷戰對中國來說也非常重要。國際政治上,弱國沒有發言權,「落後必然挨打」,這是千古不變之真理。中國沒有野心去打別人,但必須有能力避免 挨打。要避免挨打,中國還需努力,要在遏制「外患」的情況下,繼續實現國內各方面制度的現代化。只有國內制度強大了,中國才會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屆時今 天所面臨的各種國際問題也就有了更好、更有效的解決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dellc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