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80 年,John Adams 寫了一封信給他太太 Abigail。在這封信中,Adams 規劃了他的孩子及孫子未來將投入的工作。Adams 本身花了很多的時間在精通政治學及戰爭(他眼中兩個改革性的必需品),他期望他的孩子可以學習能夠促進國家建設的學科,例如數學、航運、商業。Adams 的盤算是這些實用的科目往後才能讓他孫子或後代子孫有研習繪畫、詩詞、音樂、建築、雕塑、壁毯及瓷器的空間。

過了 235 年,依照文學學者 Geoffrey Galt Harpham 的說法,這個「從戰士到文藝愛好者」的發展,果真如 Adams 所希望的真實發生了!也就是說,一旦父母能負擔孩子的學費,他們的孩子便能在學校學習一些比較沒那麼實用的東西。我詢問了康乃爾大學的社會學家 Kim Weeden 這個現象,她隨後查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資料,進一步分析說:「大學生的家長收入,的確跟孩子所就讀的科系有關。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往往選擇『實用』的主修,例如電腦科學、數學或物理。家境好的孩子則紛紛跑去讀歷史、英文或表演藝術。」

孩子的大學主修 vs. 父母收入的關聯

sss

這個解釋很直觀,Weeden 表示它符合以下的說法:「來自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能承受選擇不太需要考慮就業或實用導向的主科,因為他們即使面臨失業或未充分就業仍有父母當靠山做為緩衝。」在一項被廣泛報導的研究發現:不同的主修可能會讓人們一生所賺的錢差距超過三百萬美金,因此不難猜想學生是根據預期的學費來決定他們的學業志向,也不難想見更貧困的孩子是迫不得已做了這樣的估算,而富家子弟則是不用將未來的花費與收入考慮進去。

Weeden 發現到,在這資料中顯示的另一個趨勢是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傾向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可以選擇不同主修的學校。例如,大部分學費最昂貴、最頂級的學校不提供 與執法有關的課程為主修。有可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常接觸到像是藝術、音樂及文學等一般大學認為是值得學習的東西。從小耳濡目染之下,激發出文學藝術方面 的興趣,這可能使得他們上大學後選擇朝向這些科系發展。

這張由 Weeden 的數據所繪製的圖,進一步加入了 Greg Clark(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經濟學教授,同時也是 The Son Also Rise《二代崛起》的作者)提供給我的資料。Clark 查看過去十五年進入劍橋大學的學生所選的主修,並且特別留意那些具有罕見、權貴姓氏的同學(Clark 把這類的姓氏做為高社會地位的指標)。當他比較這些學生的主修和一般姓氏學生的主修時,他發現:權貴子弟往往會選擇研讀古典文學、英文或歷史,反而不太會 考慮電腦科學或經濟學。

劍橋的權貴學生如何決定他們的主修?

sss

Clark 的資料,加上 Weeden 的資料,完成了「各主修預期收入」的統計資料,這提供了那些猶豫不決而且反覆細看統計數據的大學生再次審視的機會。最近一項出自於喬治城大學的教育與勞動 力中心發現:主修人文學科的人在職涯中期,年所得的平均可得約五萬美元,反觀擁有電腦科學學位的人則年所得可達七萬五千美元

 

職涯中期的年收入中位數(依照大學主修)

sss

從圖表中不難看出主修電腦的人最後比主修英文的人有錢。但這些數據可能有所偏差,因 為它們沒有掌握到 Weeden跟 Clark 資料所提及的:財力上無後顧之憂的學生比較可能選擇不太能賺大錢的科系。講得投機一點,這群比較有錢的學生會願意接受較低薪的工作,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最終 還是會提供經濟上的幫助。

在探討完學生如何決定大學主修之後,下一步是試著思索父母的收入如何影響孩子的工作 選擇,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至今在學術上還沒被深入地審視。去年,美國國家廣播電台 (NPR) 的節目「金錢星球 (Planet Money) 」製作人 Quoctrung Bui 從美國的國家縱貫研究和勞工局統計資料得到數據,他注意到:比起音樂家或藝術家,醫生往往來自低收入家庭。這些醫生跟他們父母的收入相比,醫生所得平均比父母要多出百分之四十,而藝術家則比父母的薪水少百分之三十五。(Planet Money’s 的圖表顯示這些關係,值得一看)

然而,重要的是仍然不要對 Bui 所發現的關聯性做出太僵化的推論。紐約大學社會系教授 Dalton Conley 提到:父母的家庭收入是一個非常有限的指標,他們的財富、職業聲譽、及教育程度也要考慮。Conley 說:「我個人認為當你把所有的因素放到模組上,真正的關鍵是父母的學歷跟他們的財富。」

即使收入及職業聲望在各世代之間有所不同,但是財富跟教育程度這兩個因素仍然歷久不 變。Conley 表示:「有這樣的一個看法:人們極力追求最大化的並不是收入本身,也不是財富或聲望本身,而是對於社會階級的一般認知,每個世代的人們要做出取捨。」「就 像很多社會流動的例子,例如醫生的後代成了藝術家,或許他們為了職業的自主性與自由而做了取捨,但他們仍然有高教育水準及財富。」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學的主修與往後的職業似乎越來越容易解讀。這麼說可能有點粗俗,不過徽章跟頭銜是 根據你父母的財富跟教育程度給予。在派對上詢問別人「你是做甚麼的?」這樣的做法是有理由的,四位傑出的社會學家在 2011 年精選集 The Inequality Reader 寫道:「如果我們試圖避免問一個剛認識的人收入多少,不只因為我們覺得這樣做太唐突、太私密了,而且也因為我們認為詢問別人職業這檔事將衍生出更有用的訊 息。」

 

http://www.theatlantic.com/business/archive/2015/07/college-major-rich-families-liberal-arts/39743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dellc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