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幹線賠本攪局搶奪泰國高鐵頭籌

20150606-Thailand Railroad

(圖片來源: 香港蘋果日報)

(新聞來源:新浪財經)

離中國國境線不遠的泰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爆發在中日之間。

日本媒體報導,針對連接泰國曼谷和清邁的高速鐵路,日本和泰國政府5月27日達成一致,將在這條高速鐵路採用日本新幹線。

儘管這並不影響中國與泰國正在洽談的廊開至曼達普的準高鐵項目,但是競爭還是悄然而至。泰國與日本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內容除了高鐵外,還包括由日方修 建北碧府-曼谷-沙繳府的複線米軌鐵路。而北碧府-亞蘭鐵路以及達克-慕達漢鐵路,正是中國在努力爭取的兩條鐵路,中國希望能夠提供包括基建、通訊信號、 鐵路裝備等內容。

事實上,相對於中國的縱向“汎亞鐵路”,日本也在積極打造橫向的“外交鐵路”。日本憑藉“建一條、佔一條、看一條”的策略,已搶得泰國第一條高鐵的建設權,但中日高鐵在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仍面臨激烈競爭,面對東南亞這塊大蛋糕,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

  面對面爭食

曼谷到清邁的線路已經有了明確的方案。

目前,相關的可行性研究日方已經呈交,擬於2016年初開工建設。日本方面計劃將車輛、線路、運輸技術等在內的新幹線技術全部打包提供給泰國。日本 將於下月派鐵路專家團隊與泰國共同調研,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三井物產、日立製作所以及三菱重工共4家日本企業對泰國高鐵項目有興趣。

據悉,日方將向泰方提供低息軟貸款,預計利率不會超過1.5% 。工程總造價估值為2730億泰銖,約502億人民幣,一公里造價約7500萬元人民幣。這個報價幾乎是在“賠本賺吆喝”。一名日本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 直接表示,日本這樣做的目的“純粹是為了和中國競爭或者說攪局,對此東南亞國家應該看得很清楚”。

不過,業內專家告訴《華夏時報》,新幹線高昂的維修費或將成為這條尚未誕生的鐵路的“不能承受之重”。

東南亞地區高鐵網絡將在未來十幾年內快速延伸,美國媒體稱,中日兩大高鐵技術輸出國已經展開“全面戰爭”。

事實上,日本獲得泰國高鐵大單,並不影響中國與泰國正在洽談的廊開至曼達普的準高鐵項目。中泰合作的曼谷-廊開鐵路曼谷至景溪路段,將於年內開工建 設。至於中泰合作鐵路項目的四條線路,均為複線鐵路建設,尚未涉及高鐵項目,時速約為每小時180公里,四段線路總長867公里。

就方向來說,中國承建的是通向泰國東北部城市廊開的路線,屬於南北走向,而泰國與日本將合作建設的鐵路為曼谷-清邁新幹線,屬於東西走向。兩條鐵路互不重合,沒有交叉。

“這也和中日兩國各自的政治訴求有關,中國意在打造縱向的汎亞鐵路,將亞非歐以鐵路串聯在一起,而日本意在打造橫向的外交鐵路,以保證國內的糧食、貿易安全。”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除了泰國,中日“高鐵大戰”還延伸到東南亞其他國家。中國和印度去年宣布,就新德里至欽奈的高鐵項目進行研究,該高鐵全長1750公里、設計時速 300公里。而日本在2013年與印度簽署合作協議,就印度孟買-艾哈邁達巴德的高鐵專線展開前期調查,該高鐵全長約500公里,將於2017年動工建 設。

另外,日本還在全力爭取馬來西亞到新加坡高鐵項目的建設權,並積極推進向印尼出口高鐵列車。日媒稱,日本本已與印尼基本達成高鐵合作協議,但印尼今年又對引入中國高鐵技術與設備“很熱心”。

目前,加上規劃中的線路,東南亞國家的高鐵總里程將達到1萬公里。全球鐵路市場規模2009年至2011年大約是年均人民幣8000億元,到 2014年至2019年將擴大到年均約人民幣1.1萬億元。面對這麼大的市場“蛋糕”,想要“奪食”的遠不止日本,中國高鐵還需與德、法等公司展開競爭。

  高鐵開出國門不減速

中泰相鄰,修建高鐵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鐵路客運收益,打開鄰國之間的貿易大門才是雙方互惠互利的核心,高鐵只是打開貿易之門的一把鑰匙。

去年以來,中國高層領導在國際經貿交流中,多次主動推介中國高鐵技術,尤其是在“一帶一路”的大構想中,中國高鐵作為加強國際經貿戰略大合作的一張 “王牌”,向全世界展示。2013年以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訪英國、羅馬尼亞、泰國、埃塞俄比亞等國家時多次提及高鐵項目,“中國高鐵推銷員”的稱號 不脛而走。目前,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步伐已經呈現出逐步加快的態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認為:“在高鐵技術出口方面,中國主要有三個優勢:一是軌道、隧道建造技術更高,且具備應對各種複雜情況的能力;第二,中國的高鐵技術團隊過硬,整體人馬能夠做到隨調隨用;第三,中國高鐵的修建造價比發達國家更低。”

2014年7月,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發表了一份關於中國高鐵建設成本的報告指出,中國高鐵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為:時速350公里的項目為1.29億元/公里,時速250公里的項目為0.87億元/公里。而國際上,高鐵建設的成本多為每公里3億元以上。

羅仁堅表示,中國鐵路特別是高鐵的輸出,意味著一個產業鏈條的輸出,包括中國工程、設備製造、機車車輛、零配件等各種產業,促進了中國的技術、產品和勞務輸出。

中國高鐵從“引進來”發展到“走出去”,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備的中國標準體系,並以高質量的設備與技術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可。中國高鐵正成為“中國製造”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個成果是,德國鐵路公司董事哈納加特向媒體透露,該公司將於今年秋季在北京設立採購辦公室,加強與中國中車的合作。中國高鐵從2008年開始實行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創新模式,現在已經掌握了高鐵生產製造的核心技術,具備了走出去的能力。曾經以發達國家高鐵為師的中國高鐵,演繹了現代版 《師說》的傳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dellc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