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台灣產業轉型最困難的一次!
過去半世紀,台灣從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𨍭型到高附加價值的高科技產業,一直走得很平順,也讓台灣經濟屢創奇蹟,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這一回進入互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的新時代,台灣似乎跟不上腳步。過去廿年,台廠為國際大廠代工,只要有大廠加持,就有人飛騰而出,就像一家蘋果 電腦養活整個台灣的產業鏈。但今年出現了三個對台灣極其不利的衝擊變數,一是蘋果的iphone6換機潮過了,Apple Watch銷售不如預期,整個蘋果供應鏈頓失活力。二、全球智慧手機需求降溫,影響了半導體產業,台積電也受衝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科技島最重要的 磐石,如今從上游設備到下游IC設計全受到影響。三、中國供應鏈殺過來,搶走台廠的訂單,譲台灣的電子產業活力盡失。
但是,最關鍵的是台灣整個產業轉型無力。進入網路連結時代,台灣太重視硬體製造,當中國大陸的電子商務在奔馳,騰訊、阿里巴巴崛起,美國 Google,Amazon,Netflix,FB等崛起,這些公司都不需要台灣的供應鏈,台灣開始在全球經濟舞台找不到位置。此時,台灣最需要的是徹底 換腦袋,真正走向世界。但是,政府卻以為只要改善兩岸關係,台灣經濟就會大好,這是台灣經濟迷航的主要關鍵。
這些年,政府應全力扶持資本市場,帶動新經濟創業的浪潮,就像這次中國大搞創業板,北京新三板,都是用資本市場帶動新經濟,鼓動創業浪潮。台灣卻訴求公平 正義,用証所稅對IPO課稅,把新經濟創新的火把澆息,。這些錯誤的政策,好像政府帶頭抽自己的腳䈥,台灣從此不會走格了!
宋楚瑜先生宣布參選總統,讓台北政壇的熱度衝到最高點,電視頻道上正賣力評論選戰,但此刻台灣的資本市場卻冷到最低點。今年台股加權指數下跌9.2%,跌 幅居然勝過發生倒債危機的希臘(8.1%),更慘的是代表中小型股的OTC指數暴跌20.3%,台股淪為全世界最弱勢的市場。
台股崩落的 背後是一向被視為是台灣最具競爭力的電子產業,出現了告急的危機。例如,台灣IC設計的超級巨星聯發科一年之內,股價慘遭腰斬;半導體上游設備供應商,以 晶圓檢測電子束為主力產品的漢微科,這三個月內股價暴跌六成;蘋果供應鏈成員之一,主力生產電聲產品的美律,今年股價重挫超過八成,這都是發生在今年的 「慘劇」。
如果把時間再拉長一點,台灣電子產業發生的「悲劇」串在一起看,恐怕更令人怵目驚心。例如,台灣兩大品牌大廠,智慧手機的宏達 電大崩壞,股價從1300元殺到63元,1兆市值從空氣中蒸發;NB的宏碁也從105.5元跌到12.55元,3千億市值不見了,台灣的品牌之路率先走到 盡頭。
過去台灣最驕傲的「兩兆」產業之一的面板也是如此。在05年前後,台灣的面板產業「雙虎」──友達、奇美,一度與三星、LGD競逐 世界第一大面板寶座,友達、奇美市值都超過6000億台幣,奇美的許文龍曾雀躍地說「面板是他一生見過最好的產業。」但沒幾年好光景,台灣的華映、彩晶式 微,廣輝併入友達,群創併奇美。如今友達、群創市值各自跌到1千億左右,這個曾經燦爛的兆元產業,如今快速邊緣化。
1980年代,台灣完 成十大建設後,成立竹科,推動產業轉型,到1997年台股重登萬點的時候,竹科已擠進264家廠商,創造逾4000億產值,帶動7萬個工作機會。到了 2000年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產值逾500億美元,台灣成為美、日之後,全世界第三大資訊電子產業聚落,台灣也搖身變科技島。
這30年來, 台灣電子產業撐起台灣資本市場半邊天,台股有7、8成的成交比重集中在電子股,台灣人最自豪的是科技產業興國的傲人成績,特別是今年台積電市值一度突破4 兆台幣,但這些榮景與成就,恐怕就要面臨巨大考驗。中國供應鏈崛起,台灣科技業快速樓塌了。再加上,這些年台灣太專注製造與代工生產,網路產業全面崛起, 從大數據、雲端、物聯網,台灣都沒有抓到新的商機。
去年初,我們才驚覺清華紫光重組手機晶片廠展訊與銳迪科,一年後,台灣的聯發科股價腰 斬。去年之前,台灣獨享蘋果供應鏈,美律的EPS6.72元,股價195元,但歌爾聲學、瑞聲科技崛起,美律股價暴跌八成。觸控大廠宸鴻一度創下982元 天價,但歐菲光電崛起,最近宸鴻股價跌到100.5元,原來是中國供應鏈搶走了台灣的蘋果供應鏈訂單。
今年中國集重兵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除了聯發科告急,半導體最上游設備廠漢微科三個月股價暴跌六成,下一個壓力一定降臨台積電,假如台積電也失守,那麼台灣30年搭建起來的「科技島」,恐怕會如海市蜃樓般瞬間垮了下來,台灣的經濟恐怕會只剩半條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