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研究所時期存下 10 萬元投資本金前,我已經持續學習股票投資超過一年多的時間。這段期間我並沒有投資任何的資金,只是專心吸取各種投資資訊;一來是因為覺得投資本金還沒存夠,二來是想先練功站穩腳步才開始。
目前分類:Financial concepts理財觀念 (298)
- Mar 14 Fri 2014 18:39
薪水只能讓你活口,儲蓄與投資才能更自由
- Mar 06 Thu 2014 03:30
成為億萬富豪 靠的不是股票
仔細審視最新一期的富比士雜誌富豪排行榜,或許有助投資人成為一位較佳的投資專家。
但是這份排行榜,絕非為迎合投資人的貪婪心態,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側身稀有的巨富之列。
- Mar 05 Wed 2014 17:59
鄰家的百萬富翁:美國富翁的驚人秘密
想想看要去哪裡找到這些人?
- Mar 05 Wed 2014 17:58
夢想從沒被偷走,被偷走的是你的心
每個人都有夢想,這是人的天性,無庸置疑。但能不能實現,運氣、心態、環境許可、大夢或小夢都有關係。至於願不願意去實現?說真的,要看自己。
夢想真的被偷走?
夢想沒有被偷走,也從來都不會。你可以做個測驗,現在就拿起小紙條寫下一個你想要達成的願望或夢想,不管完成它的時間需要短期或長期都可以。寫完後再繼續往下讀。
- Mar 05 Wed 2014 17:58
富有ing:6個特點,學習白手起家如何變有錢
FMF 是我偶然間逛到的國外部落格,網站中有個文章系列叫 millionaire interviews ,內容是版主對資產淨值超過百萬的家庭訪談整理,第一次看見時就持續關注,因為從問答中可以學習到不少如何變有錢的思維,這一系列文章也等於是《鄰家的百萬富翁》更新版。(該版主與書作者不同。)
在每篇的訪談中他會問受訪者許多跟財富有關的問題,比如:年收入多少、資產淨值、住的地區、累積財富的過程、致富心得等,而且對象都是所謂一般人 (Everyday people),版主再寫成文章激勵像你我不是含著銀湯匙的人。雖然訪談對象有些人工作收入是破千萬台幣,對於財富累積速度已經不是所謂小資族,但是仍有 許多對於儲蓄、投資、理財觀念值得借鏡。底下我就所觀察到的六個特點分享整理出來,有興趣者可自行到 FMF 部落格看全系列文(目前超過十篇)。
- Mar 05 Wed 2014 17:56
想多賺一點錢?那就從省錢開始
省錢就是賺錢,我想這句話大家都能接受。你只要多省下一塊錢,就代表你少付出一塊錢,也就是多一塊錢保留在你的口袋裡。而且這種方式是「現賺」,跟 你花許多的勞力及工作時間才能賺到的辛苦錢可不一樣。也許這聽起來怪怪的,一般大家覺得領薪水才叫賺錢,怎麼少付出錢也是賺錢呢?這邊我用另一種角度來說 明,是我以前工作中學習到的商業談判策略例子:
商業談判為什麼能幫公司多賺錢?試想如果你要跟另一家公司談產品授權案,對方開出100萬的條件才要授權給你,而你經過商業談判後讓這條件降低到 90萬,那等於是現場就幫公司多賺10萬元。而這10萬元的價值還不只是帳面上的10萬而已,因為公司要從市場上賺到10萬元淨利放進口袋,勢必要產生更 多的營業額,在扣除管銷、稅等費用後才是淨利10萬。假設毛利率是營收的20%,那就代表公司必須賺到50萬的營業額才會有10萬元「真正」進到公司口 袋。所以,你在商業溝通上的一個談判結果,立馬就幫公司帶入50萬等值的營收。
- Mar 05 Wed 2014 17:55
致富,你需要的是耐心:自然法則,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 Mar 05 Wed 2014 17:50
當88%的人都做不到時,你還在等什麼?
英國大學教授 Richard Wiseman 在2007年做了一個實驗,追蹤超過 3000 人所設定的新年新目標,其中包括減重、運動、存錢、戒酒、戒煙等各種領域,年初受訪時有 52% 的人有信心可以完成目標,最後能夠達成的人占非常少數,只有12%。
換句話說,無法實現目標的是絕對多數,有將近九成的人沒能完成。
- Mar 05 Wed 2014 17:48
6個觀念,買保險前最好想清楚
這篇整理許多重要的保險觀念,所以篇幅比較長,前言就少說一些,把耐心留給你讀完。
觀念一:保險就像保健品,有需要但非必要
想像你行走在沙漠上,口很渴,太陽很烈,好不容易前方出現攤販,走進一看攤販上只賣兩種商品:水和陽傘。若你身上的錢只夠買其中一樣,試問該買哪一個?
- Mar 05 Wed 2014 17:47
住得起 vs. 付得起,你買得是哪種房子?
唉~政府不是說要打房嗎?現在又來這招支撐房市是在做什麼?先不管背後是否有暗黑財團勢力在主導,這樣做最終會害到搞不清楚狀況的青年購屋者,分不 清自己到底是因為住得起才買,還是因為付得起。而且更恐怖的是,會不會這個政策開啟未來也讓銀行承做可以超過五十、六十年的房貸呢?
住得起還是付得起?差一字可是差一輩子!
對於剛出社會三到五年的人來說,要買一間動輒幾百萬以上的房子是種很大的負擔,更不用說地點是在交通便利的二、三千萬房子,對於一般人根本是「住不 起」。不過中文常說化繁為簡,在數學上就是平均攤平然後小數點第二位以後不計算,通常只要經過數學的換算很多的事看起來都可以大而化之;房屋貸款就是一 種,房子總價雖然看起來很高,不過只要把金額大的總價均攤成金額小的本金利息月繳時,就會讓人誤會以為自己能夠「付得起」房貸,而不考慮「住不住得起」。這類的手法我們不意外,也都很清楚這老鬼把戲,不過說實話,它還真是非常有效!
- Mar 05 Wed 2014 17:46
收入高不代表就能財務自由,重點不是在那!
在《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裡也有一個例子,有位單身小資女只擁有一般般的收入,不過因 為她只打算養活自己,所以縱使收入不高但每月仍能有多餘的錢存下來,累積到一筆錢後就變成頭期款買了一間房子,接著再靠每月存的錢慢慢把貸款繳清,繳清後 小資女就把房子出租,然後搬到斐濟靠著房子每月的出租金過退休生活,比一般人提前很多達成財務自由!所以想要財務自由,跟我們的收入沒有直接的關係,只是 多數人並不這麼認為,也因為被這個想法的誤鎖住,反而讓自己失去提前財務自由的機會。
收入愈高愈容易財務自由?在我看來這一定排得上「阻檔人邁向財務自由最大的障礙了你說是不是」前幾名(冗長關鍵句再度上演),不然就是受電視、電影 對有錢人定義的影響,以為M型右端的人過得那種好野人生活才叫財務自由,而這些人飾演的又都是收入爆高的角色,所以我們就被催眠財務自由要靠高收入。
- Mar 05 Wed 2014 17:40
富有ing:這個習慣,有錢人都在做!
具有金融規劃師執照的 Tom Corley,花了數年的時間研究有錢人的習慣。他追蹤超過200個資產較富有與100個較貧窮的人,從中觀察這兩個族群每日行為;他們工作前會做些什麼 事?他們是不是都有運動的習慣?有錢人真的都比較熱衷交際與建立人脈嗎?最後他發現某些行為在這兩個族群間確實有明顯的差距。其中,有兩個習慣是超過八成 的有錢人都會做,窮人相對很少在做。
看到這,應該有些人會想起我常推薦的另一本書《鄰家的百萬富翁》,內容也是實地走訪有錢人家庭,觀察他們在財務上做了哪些事。而 Tom Corley 也是做類似的訪察,同樣集結成一本書,取名叫《Rich Habit》(國內找無中譯本),不過他得到的結論並非從財務行為上而來,是從有錢人每天做事的習慣。
- Mar 05 Wed 2014 10:12
是年輕人草莓,還是工作太不吸引人?
是年輕人草莓,還是工作太不吸引人?
2014/02/26
- Mar 03 Mon 2014 10:42
《名家觀點》丁予嘉:薪情不好環境不改 再調也是鄉愿
- Mar 02 Sun 2014 16:51
Whatsapp創始人:窮IT男變億萬富翁的N個條件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4-03-02 10:43:04
在扎克伯格花掉190億美元買下一個只有50人的小公司以前,知道簡·庫姆的人很少。這個50人的小公司就是世界上4億人都在用的美國版 “微信”Whatsapp,而簡·庫姆是這個移動通訊應用軟件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一個自學電腦,做過程序員,當過黑客,在雅虎苦幹九年的37歲 IT男,最終在自己曾排隊領救濟券的地方,將公司賣給自己曾投簡歷卻被拒的Facebook,一夜之間身家漲到68億美元,從“弔絲”到億萬富豪,簡·庫 姆有的當然不僅僅是好運氣。
- Feb 27 Thu 2014 17:55
我在財務自由路上學到的3個功課
- Feb 25 Tue 2014 16:59
富人加稅 學者譏:看得到 吃不到
- Feb 25 Tue 2014 08:43
懂得聚焦,下一步就是成功的開始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