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北美新浪2017/01/06 17:03

來源:界面

蔡越

無人機送貨、阿法狗下棋、小冰和你談場戀愛…… 人工智能領域的成果,一直是企業在大數據運用能力上的主要外在體現,但在亞馬遜原首席科學家安德雷斯? 韋思岸(Andreas Weigend)看來,大數據能為企業做的,還遠不止如此。

以韋思岸之見,大數據對於企業的價值,更全面地來說可以體現在 AI、BI、CI 和 DI,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客戶智能(Customer Intelligence)和數據智能(Digital Intelligence)這四個方面。

在《大數據和我們》(Data for the People)一書中文版發布之際,作者韋思岸接受了界面新聞記者的採訪。

在《大數據和我們》(Data for the People)一書中文版發布之際,作者韋思岸接受了界面新聞記者的採訪。

AI:人工智能

當前,極力開發人工智能的適用領域,成為了企業界的熱門話題,甚至連企業 CEO 等職位可否被替代,都頻頻被納入討論之中。韋思岸對此的觀點則是:「機器應該只負責完成比人類更擅長的任務」。

人工智能的概念其實早已被提出,而上世紀 70 年代、90 年代的兩次「人工智能寒冬」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彼時大數據發展尚不成熟,人工智能難以完成規模化的深度學習。等到近年來大數據行業取得突破性進展,人工智能領域才不斷迎來突破。

所以,人工智能的主要優勢,在於記憶與運算大數據,並從大數據中發掘深層次資訊。

《大數據和我們》中有一部分內容就闡述了博世公司的典型案例。

通過車載攝影機,博世的自動泊車系統可以記錄並測量停車位的位置分布、空間大小、距離遠近等大數據,並把它們上傳至衛星定位系統,通過把海量大數據帶入建模得出完成停車的行駛線路。而博世最近公布的、預計於 2018 年面市的 Home Zone Park Assist 服務,更是可以為汽車預存最多 10 條泊車路線,讓人工智能在大數據的助力下為用戶實現自動泊車。

也正因如此,能獲取可觀數據量的公司,往往更可能在這一領域取得成果。韋思岸認為,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在內的一些中國公司的優勢,正在於此。

尤其是在近幾年,每年有超過 6.5 億人登錄阿里巴巴旗下網站購物,而微信的用戶也突破了 8 億,這使得阿里巴巴、騰訊躋身全球擁有最多大數據的幾家公司之列,他們也完成了在相應領域的突破。例如,阿里巴巴就在 2016 年 8 月的雲棲大會上,推出了其首款人工智能機器人 ET,而騰訊也於 2016 年 12 月 26 日宣布,將向全球企業提供包括圖片標籤、名片 OCR 識別等在內的 7 項 AI 雲服務。

BI:商業智能

與計算機的優勢在於記憶、運算相對應,人的優勢則在於創新能力與決策能力。

所以,「數據驅動」這個近年來開始流行的管理理念,在韋思岸看來是有失偏頗的,而「驅動數據」,才應該是讓大數據應用到企業決策、管理等領域的理性路徑。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是以大數據統御人類的決策與判斷,而後者是讓大數據處於人的掌控之中。事實上,大數據本身是非常粗略的,數據樣本有可能非結構化,甚至可能摻雜了欺詐數據。

把大數據置於其擅長範圍以內,用大數據來構建輔助企業決策的預知系統(anticipatory system),才是其助力企業提升商業智能的更合理選擇。韋思岸也以具備「大數據 DNA」這一比喻來形容這類企業。

韋思岸加入亞馬遜也與此有關。韋思岸說,亞馬遜創始人傑夫? 貝佐斯(Jeff Bezos)早年就意識到大數據對於企業的重要性,因此邀請自己來一起為亞馬遜制定大數據戰略,讓公司真正擁有大數據 DNA。此後,亞馬遜的商品推薦系統、第三方在線銷售平台等創新性服務,不僅改善了顧客的購物體驗,還讓亞馬遜自身能更科學地制定經營與市場戰略。比如通過對大數據統計的總結,亞馬遜就調整了自身的市場劃分,把以往幾十個細分市場的分類,演變為「將單個顧客一分為十」的全新分類。

更重要的是,具備大數據 DNA 的企業並不會惟大數據是從,而是在決策時把它置於輔助性地位。亞馬遜計算機中心時區設置的不統一,曾讓一些商品從瀏覽到購買的時間為負值,這也讓亞馬遜開展了自我糾正,重新基於其全球化經營戰略設置了計算機時區等內部系統架構。以韋思岸之見,亞馬遜與其說是一家電商公司,不如說是一家科技公司。這也正是這家 1995 年才成立的公司能保持迅猛發展勢頭,並在 2016 年《財富》全球 500 強榜單中排名第 44 位的重要原因。

當然,《大數據和我們》一書也向我們展示,大數據 DNA 並不一定是科技公司的專利。在書中,全球規模最大基金公司橋水基金就於近期宣布,公司未來的員工招聘、績效評定、日常管理等領域,將引入大數據輔助決策,橋水基金創始人雷伊? 達里奧(Ray Dalio)也表示,相信這樣能「有助於提高認識、改進決策過程並實現更好的成果」。

「我們應當讓人去做人擅長的事,讓計算機去做計算機擅長的事」,正如韋思岸所言,人與計算機的深度協同,才是企業具備大數據 DNA、能以商業智能取得領先的象徵。

CI:客戶智能

既然大數據是為人們決策提供輔助資訊,那麼,哪些資訊相對不重要,哪些資訊則相對更重要?「我喜歡聽到用戶們通過大數據來發聲」,韋思岸把來源於經營第一線的用戶數據,看作是更重要的大數據。

《大數據和我們》記錄了韋思岸於 20 世紀 90 年代初在施樂公司的帕克研究中心工作時的情形。雖然當時已經誕生了超級計算機,但囿於數據量的缺乏,這位斯坦福大學博士仍只能通過大量假設來進行研究。

而現在,通過來源於客戶的大數據,企業就能傾聽到客戶真實的心聲,並以源自於客戶方面的客戶智能作為自身在行業內保持領先的基礎。在韋思岸看來,其曾經提供過諮詢服務的多家企業,如阿里巴巴、漢莎航空、摩根大通、GE 等,都已非常注重客戶數據對企業發展的意義。比如據韋思岸回憶,在與自己共同出席一次會議時,馬雲就曾表示「call me Data Ma」。

能真切聽到客戶通過大數據發出的心聲,這只是第一步。客戶數據能否轉化為客戶智能,關鍵還在於,企業經營決策的制定能否真正以客戶需求為中心。

事實上,這也是體現企業領導者能否真正在企業內貫徹大數據 DNA 的一個分水嶺。

例如,在當今的行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一大訴求是希望企業能注重保護自己的數據隱私。但各類大規模用戶資料泄露事件就表明,這一客戶心聲並非業內許多公司的真正關注點。蘋果公司則是極少數的特例之一。2016 年 2 月,蒂姆? 庫克(Tim Cook)能拒絕 FBI 關於在蘋果設備預留後門的要求,讓蘋果注重客戶隱私保護的聲譽進一步提升,而一部分用戶是非常願意為此支付相應價值的。

此外,如果企業目前暫無能力獲取海量客戶數據,那麼,通過數據服務商或中間商來查閱大數據,也是企業提升自身客戶智能的合理選擇。

比如,包括寶馬、福特、MapQuest 等在內的企業已經與微軟旗下的 Inrix 開展了合作,後者是日均可分析超過 1 億部智慧型手機地理位置數據的公司。再比如,餐飲、院線等行業內的企業可以通過 Yelp、大眾點評等網站獲悉各類客戶數據,以改善企業的服務與產品線。

DI:數據智能

如果一家企業能夠在行業變革趨勢洞察,企業內部決策制定,以及企業外部客戶分析上充分運用大數據,那麼,這就是企業在數據智能方面的體現。對此,韋思岸用了「ABC 客戶行為模式」(ABC of Consumers』 Behavior)來予以概括。

A 代表認可(Approval),表明企業在獲取和運用大數據助力企業發展時,需儘量獲得用戶的肯定。

亞馬遜在建立用戶點擊與購買量的數據庫時,並不保存每位客戶的身份資訊,而是只關注客戶從一件產品到另一件產品的跳轉軌跡。韋思岸認為這是亞馬遜能獲得不少客戶認可的重要因素。

B 代表歸屬感(Belongingness),這說明,具備數據智能競爭力的企業,都善於提升其用戶黏性。《大數據和我們》中就列舉了南非保險商探索健康公司的例子。探索健康公司與超市、商店共同推出的「活力」促銷計劃,為客戶提供金錢獎勵。若客戶的支付記錄顯示他們購買了健康食物,他們就能憑此獲得返現或保費折扣。

C 則代表多重含義,比如對話(conversation),比如交流(Communication),又比如社區(Community)。

韋思岸也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他在與好友、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 卡內曼(Daniel Kahneman)探討後,兩人都認為 C 最重要的含義是連接(Connection)。在行將來臨的由人工智能、雲端運算、物聯網主導的時代,平台化、生態化必然將成為企業的轉型方向。由此,企業與平台合作各方的連接,企業與產業鏈各端的連接,都將深刻且持續地改變企業的發展軌跡。顯然,這一任務的最好承擔者正是大數據。

能夠像 Facebook、Uber 一樣以大數據連接企業內外各方的企業,才是數據智能的真正代表。「那些敞開大門,讓數據和資訊暢通無阻連接的企業,將贏得更長遠的未來」,韋思岸說。

韋思岸曾在聯合國的一次演講中,把大數據比喻為新時代的石油,他認為其是 21 世紀最重要的原材料。韋思岸對界面新聞記者說,在未來,企業運用大數據優化戰略制定與日常管理,會是一件如同企業要用電一樣常態化、普遍化的事情。

大數據能為企業帶來的 AI、BI、CI 和 DI 之增長動能,將是身處萬物互聯化、萬物智能化時代的企業所必須具備的 DN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dellc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