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人民币意外贬值,新一轮汇率大战谁是赢家?
作者:郎咸平
人民幣匯率繼續小幅貶值,從周線圖上看,已經是連續第五周小幅貶值了,這種走勢近年來罕見。截至12 月8 日收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CNY )下跌0.15% ,報6.4179 ,創2011 年來最低收盤水平。離岸人民幣也跌逾百點,跌幅0.19% ,報6.4861 。自8 月11 日人民幣一次 性貶值2% 後,全球媒體為之驚呼。那麼。美國是如何操作匯率這一國際戰略的最有力的武器呢?我在最新出版的《郎咸平說:你的投資機會在哪裡》一書中針對1971 年至今的三次匯率大戰給予了全面的分析。
我們看看從2014 年到現在,主要國際貨幣相對美元的貶值幅度,我們反倒是最堅挺的,只貶值了5.5% ,還有很大的貶值空間。
需要指出的是,大家不要從簡單的進出口數據看匯率,因為匯率從來不是由簡單的經濟數據決定的,它是最直接的政治!
舉例,1997 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美國讓我們貶值,我們沒有聽,堅持匯率穩定,幫助東南亞國家度過危機。2003 年以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美國又逼迫我們升值。理由是中國向美國出口大量廉價商品,搶走了美國的就業機會,致使美國出現巨額貿易逆 差。美國威脅稱若人民幣不升值30% ~ 40% ,將通過立法徵收中國進口商品27.5% 的關稅。最終人民幣升值了。因此我們要清楚地知道,匯率是美國手中的一個工具,這個工具是配合它自己的國際戰略的。
從1973 年3 月開始編撰以來,美元指數就是反映美元匯率的晴雨表。下圖中可以看出,從1971 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美元經過了兩輪完整波動,現在是第三輪,美元指數正在衝高的過程中。大家不要以為這是一條簡單的線,每一個週期的背後都是血淋 淋的掠奪。下面我就為大家詳細分析這三輪匯率大戰是如何操作的。
第一輪匯率大戰(1971 — 1999 年),打擊拉美能源出口型國家
第一步(1971 — 1979 年),美元貶值27% ,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美元利率保持低水平。
從1971 年8 月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到1979 年底,美元指數貶值了27% 。大宗商品如石油、貴金屬、基礎原材料等價格飛漲。以石油為例,1970 年原油1.8 美元一桶,1974 年每桶10 美元,1979 年每桶20 美元,1980 年每桶突破30 美元。這個時期,拉美以出口原材料為主的經濟一片輝煌,以墨西哥為例,1970 年代墨西哥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了6.5% 。
同時,美元利率保持低水平。1970 年初美元利率只有4% ,1979 年達到11.2% 。不要以為11.2% 的利率很高,1970 年美國通脹率最高達13.5% ,同期美國國債利率為11% ,這意味著即使購買債券每年也會損失2.5% 。正是由於美元的低利率,以墨西哥為首的拉美國家大舉借入美元,墨西哥在這一時期債務總額增長近20 倍。
第二步(1979 — 1985 年),美元升值54% ,利率大幅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美元回流。
1979 年底,美元指數從95 點一路上升,到1985 年的146 點,上升54% 。1979 年,保羅·沃爾克任美聯儲主席以來,不斷提高利率,1981 年6 月,聯邦基準利率調升到21.5% 。一年後的1982 年7 月,美國通貨膨脹率從13% 下降到4% 。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原油價格從原來的30 多美元一桶一路跌到1986 年的10 美元一桶。同時美元大規模回流,原因是美股回報節節攀升。道瓊斯指數從1979 年底的850 點一路上升到1985 年底的1500 點,1987 年達到2000 點。
美元回流、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這給拉美國家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墨西哥首先爆發危機。1982 年8 月12 日,墨西哥因外匯儲備不足,無法償還到期的268.3 億美元的公共外債,宣布無限期關閉匯兌市場。墨西哥之後,巴西、委內瑞拉、阿根廷、秘魯、智利等國也相繼發生還債困難,紛紛宣布終止或推遲償還外債,這就 是當時震驚世界金融業的拉美債務危機。1982 年底,整個拉美地區的外債餘額超過3000 億美元,其中阿根廷就佔930 億美元。1983 年,阿根廷需要將貨物和勞務出口的54% 專用於支付外債利息;巴西需要40% ;墨西哥需要35% ;智利和秘魯大約各需要33% 。拉美陷入了著名的“失去的十年”。
第三步(1985 — 1999 年),開出私有化藥方,美元重新開始貶值。
1985 年10 月,以解決拉美債務危機為由,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在韓國漢城召開的IMF 和世界銀行第40 屆年會上提出了“貝克計劃”。該計劃要求,拉美國家必須私有化能源、鐵路、航空、通信等行業的國有企業,同時將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私有化,實行徹底的貿易 自由化、金融自由化。1990 年,美國政府、IMF 和世界銀行聯手,利用貸款的附加 條件落實了這一措施,強制拉美國家進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改革。
拉美國家大規模的私有化自此開始。1988 年,卡洛斯·薩利納斯當選墨西哥總統後首先掀起私有化浪潮,新政府拍賣酒店、航空、鋼鐵、製糖等國企。1990 — 1999 年,整個拉美500 強企業中,外資企業由1990 年的149 家增加到1999 年的230 家。
我們以阿根廷為例。在1989 年改革前,阿根廷政府掌握著電信、石油、銀行等主要大企業。十年後,阿根廷政府幾乎賣光了戰略性行業的國有企業,包括開採油氣資源、通信、電力、公用事業 以及核電站,甚至還有港口、碼頭、飛機場、火車站。國家掌握的僅剩下國家銀行、造幣局和電視台等少數企業。在1989 — 1999 年間,阿根廷 10 家最大企業中,有 7 家是跨國公司控股;全國 100 家大企業中,以阿資為主的企業僅剩 7 家。2000 年,跨國公司已控制阿根廷出口總額的 90.4% 和進口總額的 63.3% 。1999 年阿根廷最大的國有企業——石油礦藏局 98.02% 的股份被賣給西班牙雷普索爾石油公司後,阿根廷90% 的燃料供應掌握在 4 家外國公司手裡。
在私有化進程期間,拉美社會危機一再惡化。比如很多國家供水基礎設施私有化後,水價連續20 年上漲,超過一半的居民消費不起日用水。
第二輪匯率大戰(1986 — 2001 年),打擊資本進口型國家
第一步(1986 — 1996 年),美元貶值27% ,大宗商品價格穩定,美元利率穩定在4% 左右。
從1986 年開始,美元進入貶值週期,美元指數從1986 年初的120 一路下跌到1996 年底的88 ,下跌了27% 。1984 年6 月30 日,泰國宣布實行“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其中美元份額佔了80% 以上,日元11% ~ 13% ,其他貨幣不超過10% 。顯然,泰銖對美元匯率基本固定,維持在1 美元兌換25 泰銖左右的水平。由於美元貶值,泰銖實際有效匯率大幅下降,提高了泰國的出口競爭力,推動了泰國經濟發展。在此期間,泰國GDP 以每年超過8% 的速度增長,成為令世界矚目的亞洲奇蹟。1986 — 1994 年,泰國製造業出口年增長30% ,製造業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由36% 上升到81% ,製造業佔GDP 的比重從22% 增加到29% 。同時,房地產泡沫開始出現,1993 — 1996 年,泰國的房地產價格上漲了近400% 。
因為這一時期美國正在收割拉美的勝利果實,同時打擊能源出口國蘇聯,所以這段時期大宗商品沒有大幅漲價,國際原油價格基本穩定在每桶20 美元之下。
第二步(1996 — 1998 年),美元升值20% ,大宗商品價格穩定,美元利率維持在3% 左右。
從1996 年開始,美元開始進入升值週期。美元指數從1996 年1 月的86 點一路上升到1997 年7 月的95 點,漲幅10.5% 。泰銖匯率也緊跟美元不斷走強,出口競爭力隨之削弱。1996 年,泰國出口增長率從1995 年的24% 下降到3% 。出口下降導致泰國逆差迅速擴大,貿易赤字達到162 億美元,佔國民生產總值的9.1% ,超過8% 的警戒線。當時美國聯邦基準利率為3% 。為了彌補大量的貿易赤字,滿足國內過度投資的需求,泰國借入大量外國資本,而且大量流入了泰國的房地產、股票市場。1996 年泰國借入外債達930 億美元,和1992 年比翻了一番,泰國經濟已顯示出危機的徵兆。
1997 年3 月,索羅斯等金融大鱷斷定泰國不能繼續維持原來的匯率,於是發起第一輪猛攻。1997 年7 月2 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7 月11 日,菲律賓宣布放棄固定匯率,8 月14 日,印尼宣布實行浮動匯率。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爆發。與此同時美元繼續升值,1998 年8 月達到104 點,比1996 年1 月上漲了20% 。金融危機在東南亞更大範圍全面爆發,菲律賓比索、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土崩瓦解。
第三步(1998 — 2001 年),開出私有化藥方,收割勝利果實。
危機發生後,東南亞諸國向IMF 求助。IMF 開出的條件很簡單,要 貸款可以,必須同意三個條件:削減政府開支,實行緊縮貨幣政策,私有化國企。其中最後一條私有化國企,讓東南亞國家的命脈產業,包括金融、石油、電 力、礦產、電信等統統私有化,國家的經濟控制權掌握在了以美國公司為首的跨國公司手中。例如,金融危機後的1998 年,印尼12 個主要國有企業進行了私有化,包括電信、採礦、水泥等支柱行業國企。金融危機後的20 個月內,西方跨國公司在東南亞進行了186 起併購,這是50 年來東南亞最大規模的資產轉移,東南亞國家經濟騰飛的成果完全被西方跨國公司竊取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東南亞金融危機本來完全可以避免。1997 年7 月,金融風暴首先從泰國開始,8 月7 日,IMF 在東京召開了會議,會議決定每個主要亞洲國家政府都出10 億美元,最後湊了170 多億美元貸給了泰國政府。如果事情到這裡結束了,那麼IMF 做得還算挺好,可問題是這170 多億美元是附帶條件的,而且這個條件是致命的。美國要求泰國如果接受這筆借款,就必須公開中央銀行的表外負債。美國這麼神通廣大,會不知道泰國有多少負債 嗎?結果泰國祇好公佈自己的表外負債為234 億美元。於是所有投資者都明白泰國已經沒錢了,即使把這170 多億借給它也是不夠的。你是投資者你會做什麼呢?當然是首先把自己的錢提出來,避免更大的損失,於是泰國的金融危機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并快速蔓延到東南亞 其他國家。
當時日本提供了泰國海外借款的54% ,提供了印尼海外借款的39% ,提供了馬來西亞海外借款的36% 。貸款規模決定了一旦發生危機,日本銀行不可能全身而退。所以日本最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日本政府必須阻止金融危機的爆發。它提出不要條件,直接援助,並 提議成立一個1000 億美元的亞洲擔保基金。1000 億美元救泰國綽綽有餘,但是美國財政部和IMF 嚴厲反對這個計劃,用盡各種手段阻撓這個提案的實施。日本最終因對抗不了美國而不得不放棄,挽救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最後一絲機會被美國熄滅。說到底,只有爆 發危機才能在東南亞推銷“經濟改革”的三把火,才能趁火打劫。
第三輪匯率大戰(2001 —),同時打擊能源出口型、資本進口型國家
第一步(2001 — 2014 年),美元貶值36% ,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美元利率下跌。
從2001 年開始美聯儲連續13 次降息,創下了1981 年以來“最為猛烈的降息輪迴”。美元指數從2001 年底的110 點開始回落,一路下跌到2008 年金融危機前的70 點,36% 的降幅可謂史無前例,帶來的後果大家都知道。美元利率可以忽略不計,基本是0.3% 左右,2008 年之後又降到0.25% 。2001 年美聯儲資產負債規模0.61 萬億美元,2008 年是2.26 萬億美元,經過幾輪量化寬鬆,2014 年底已經達到4.5 萬億美元。這就完成了向全球撒美元的步驟。
隨之而來的是能源價格一路飆升,以原油為例,2003 年初破30 美元每桶,2004 年9 月連破40 美元、50 美元每桶,2005 年6 月 60 美元每桶、8 月70 美元每桶,2007 年90 美元每桶,2008 年7 月14 日達最高點147.27 美元每桶。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委內瑞拉、巴西、智利、秘魯、哥倫比亞、沙特等十個主要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國直接受益。
由於美元的廉價,各新興經濟體開始大規模借入外債來發展經濟。據IMF 統計,在2008 年金融危機後,新興市場的非金融類企業的海 外發債規模出現了急劇飆升。根據國際金融協會測算,2014 — 2018 年,所有新興國家需要展期的企業債務將達到1.68 萬億美元。如印度的短期外債佔全部外債的比例從2009 年的23% 上升至2013 年的30% ,超過25% 的國際警戒線。如果美元進入升值通道,新興經濟體債券展期成本將顯著上升,債務風險將擴大。
第二步(2014 — 2015 年),美元升值20% ,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下一步如果開啟加息,美元利率將進入快速上升渠道。
2014 年10 月,美國停止量化寬鬆,進入升值週期。2014 年1 月1 日至2015 年8 月31 日,美元指數上漲19.7% 。加上美國股市好轉,19 個最大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本淨流出總量達到9402 億美元,是2008 — 2009 年金融危機時的兩倍。摩根士丹利用“麻煩十國”來形容十個因此面臨最大風險的經濟體貨幣:南非蘭特、巴西雷亞爾、泰銖、新加坡元、新台幣、智利比索、哥倫 比亞比索、俄羅斯盧布、韓元、秘魯索爾。
與此同時,大宗商品指數下跌43.7% 。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創16 年新低,這將對“原料十國”帶來嚴重打擊。拉美最大經濟體巴西正陷入自20 世紀30 年代以來的最長衰退期,僅2014 年一年,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匯率就貶值了35% 。拉美地區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委內瑞拉陷入惡性通脹,基本生活用品短缺,經濟正在崩潰。投資者幾乎確定委內瑞拉會對其美元債務違約。哥倫比亞因為石油和煤炭 價格下跌而問題重重,在2014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的12 個月內,哥倫比亞比索兌美元匯率貶值了36% 。
第三步,收割勝利果實。美國不會把同一個戰略用兩次,但是很可能會大舉收購危機地區的廉價資產,美國的企業已經準備好了,就看美聯儲什麼時候出手。
目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上有4.5 萬億美元負債,同時美國股市不斷高漲,上市公司手中現金非常充沛,2014 年僅僅回購股票和紅利派發就超過1 萬億美元。穆迪的統計顯示,截至2015 年5 月,美國前50 大企業持有1 萬億美元的現金,全部上市企業持有1.73 萬億美元現金。這些錢64% 都存放在海外,約1.1 萬億美元。更關鍵的是,有了高股價,在需要收購的時候也很容易就能拿到更多的現金。因此現在的美國企業已經磨刀霍霍,只等美聯儲加息以後其他國家的危機到 來。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面臨的最大風險有兩個:
第一,美元加息後,中國國內的美元資本回流問題。大量資本撤出後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值得領導們好好考慮,況且目前還有大量地下錢莊脫離監管。
第二,無論是賣東西的“原料十國”,還是愛借錢的“麻煩十國”(其中有5 個國家是重複的),中國都和它們有大量貿易往來,這15 個國家裡面,除了 哥倫比亞、泰國、沙特,其他12 國的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如何應對它們面臨的危機,非常考驗領導人的智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