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存股是許多朋友非常喜歡的投資型態,因為可以不用一直看盤,又可以享受時間帶來的複利。但定存股買了,也不是人人都賺錢,多數人是賺了股息但賠了價差。常常有許多朋友問我,購買定存股該注意些什麼呢?在經營上,我認為有三點很重要:(1) 產業型態是否歷久不衰 (2) 新競爭對手出現的機率 (3) 股息一年比一年多。比方說保全業與清潔業是自古不變,且不會被新科技取代。然後創業風潮再興盛,也少有人會想去經營焚化爐或販賣保養電梯。有著這樣的基礎,您的定存股才能永遠給您定存的回饋! 更重要的是股息的每年成長,也代表公司競爭力的展現,讓錢真的錢滾錢,而不是配息到最後連本都虧掉。而在財務分析的指標上,阿格力在本文中列出簡單但重要的幾點。比方說董監持股比例,如果一家公司的董監事們持股太少,你認為這家公司穩定經營下去的機會有多少呢 (但高低的定義需依據產業類別而定)? 此外,可抵扣稅率也是許多朋友忽略的部分,要根據自己的稅率級距而挑選不同的公司,如果你的稅率是12%,就千萬不要去買7%抵扣率的公司,否則還沒填息就先賠掉稅金。相反的,如果您是小資一族,買一些高抵扣率的公司會讓您同時賺股息又賺退稅。對於ROE、EPS與殖利率,不同派別有不同的看法,阿格力的建議是看趨勢,只要趨勢是成長,大可不必堅持ROE一定要15% ,因為您的持股標的可能這幾年是10~14%,但因為公司競爭力持續提升與產業趨勢正確,明年遲早突破15%,同時也可能伴隨股價的上漲,何樂不為呢?
- Dec 13 Tue 2016 16:27
生活投資十大精選定存股
- Dec 13 Tue 2016 14:46
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八極拳究竟為何物?
- Dec 13 Tue 2016 02:48
別只關注目標價 分析報告的內容才是重點
- Dec 13 Tue 2016 01:00
看ARM如何搶走x86市場 後進者的逆襲
- Dec 13 Tue 2016 00:56
廢還是不廢?陷入輿論漩渦中的陶德法蘭克法案
- Dec 12 Mon 2016 17:33
護城河與質化分析(上)
- Dec 12 Mon 2016 17:32
老牌廠轉攻電動車商機:健和興(3003)
- Dec 12 Mon 2016 17:31
數位時代基石:半導體
- Dec 12 Mon 2016 17:30
投資人對安全邊際常見的誤解
- Dec 12 Mon 2016 16:40
11月中國進出口雙雙增長
無責任投資論壇版主評析:對美出口突然大幅增加,是一大關鍵!
- Dec 11 Sun 2016 17:48
美新鑽油井 去年來最多
無責任投資論壇版主評析:其他產油國打算減產,美國卻卯起來增產,油價問題最後不是又回到原點??
- Dec 11 Sun 2016 17:45
Fed升息1碼機率大
無責任投資論壇版主評析:FED幾乎就只有升息一碼這個選項。
- Dec 11 Sun 2016 17:44
全球產油國 擬聯手減產石油
無責任投資論壇版主評析:就等著看大家遵不遵守約定囉...
- Dec 11 Sun 2016 17:42
中國入世15週年: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無責任投資論壇版主評析:吐槽一下,中國不是第一大吸引外資國,去年還輸給美國。
- Dec 11 Sun 2016 17:42
大陸11月百城住宅漲幅持續回落
無責任投資論壇版主評析:中國中央已重磅出手打房(上海、深圳等城市一套房賣掉再重買,一樣要算二套房的貸款條件,且賣掉的一套房不限是在滬、深等大城市,其他地方亦照算!),但房價還是續漲!!
- Dec 11 Sun 2016 17:41
歐洲央行拒絕給予額外時間籌資 全球最古老銀行股價下跌逾7%
無責任投資論壇版主評析:西雅那銀行資產不到1300億歐元,規模不算大,就算有狀況,實質影響有限,但就怕有心人士又在加油添醋,渲染問題的嚴重性。
- Dec 11 Sun 2016 16:44
投資最重要的兩個問題
- Dec 11 Sun 2016 16:42
漢堡王 V.S.麥當勞 漢堡界的世界大戰誰能獲勝
- Dec 11 Sun 2016 16:41
如何有效閱讀財經新聞 讓我們聽聽投資經理怎麼說
- Dec 11 Sun 2016 16:25
1965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集中投資or多樣化投資
- Dec 11 Sun 2016 16:24
行為財務學:價值和價格間的思考
- Dec 11 Sun 2016 16:22
Distribution days
CAN-SLIM 最後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市場整體趨勢,
大盤趨勢下跌時,75%的個股股價也會跟著下跌,
- Dec 11 Sun 2016 12:30
全球化的巨人:十個改變世界潮流的人物
- Dec 11 Sun 2016 12:01
化被動為主動 讓你贏得退休金的四個步驟
- Dec 10 Sat 2016 15:22
2040,我們子女將面臨怎樣的世界?(中產必讀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