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關係--從戰後到新時代》作者毛裏和子表示,中日關係的惡化並不是必然的,兩國都曾在關鍵時期、關鍵問題上做出了不恰當的決定。中日關係已經 進入到新冷戰時期,而且有可能是長期化,目前雙方都擺出了冷戰的姿態,但要努力避免發展成為熱戰。面對中日關係的嚴峻局面,兩國領導人、國民都有必要付出 努力,共同探索、構築中日之間的新型善鄰關係。

中新網援引《參考消息》報導,毛裏和子認為,安倍參拜有兩個意圖。第一,安倍是在對日本戰後道路說「不』。安倍領導的自民黨保守派推崇「日本普通國家」,他們認為和平憲法導致日本成為「特殊國家」,這並非日本所願,因此必須改變。參拜靖國神社是重要表現之一。

 

第二,因「尖閣」(即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問題惡化的日中關係現狀為安倍參拜製造了藉口。安倍認為,日中關係已經跌入谷底,不如索性參拜。安倍認真分析了小泉純一郎的先例。他認為,雖然小泉任內多次參拜,但日中關係持續「政冷經熱」,中方對小泉無可奈何。

她表示,很難說安倍會在任內繼續參拜,如果中日關係有所改善,參拜問題上,中國越反對,日本領導人越要做。這和小孩的逆反心理一樣。如果沒有中韓的 強烈反對,自民黨內不會有145人集體參拜。日本人本來沒有什麼強烈的宗教信仰,現在許多政治家執意要參拜,就是因為中韓反對,尤其是不能輸給中國。

中國當然可以批判日本,但不用過度反應,無需將參拜視為兩國關係的全部,兩國之間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不必將過多精力放在靖國神社問題上,日本領導人也不會在短時間內立刻改變對參拜的態度。

不過,這次參拜招致國際社會的反對,特別是美國發表聲明表示「失望」。這應該出乎安倍的意料。但這不會損害日美關係的大局,比如在沖繩基地問題上,美方需要日方支援。另外,美方也不希望破壞美中關係。

美國副總統拜登此前判斷安倍不會參拜靖國神社,似乎判斷錯誤。但毛裏和子表示,不僅美國,就連日本人自己也很難預測日本領導人會做出什麼事情。如果 安倍也和大多數日本普通人持一樣的想法,還可以預測。但安倍的想法與大眾不同。我們一般人會質疑,為什麼安倍要去參拜?不是完全沒有必要去參拜嗎?難道不 應該去更加中立的追悼設施嗎?安倍說在政權成立一週年之際參拜,但為什麼特意選擇那一天?如果說,他選擇12月8日或者8月15日尚可理解。他為紀念執政 一週年去參拜,我想多數人不會想到。

美國判斷安倍不會參拜,這也是正常的。因為日本政治家經常會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而且日本領導人的人際關係,也讓人很難看透,預測他們的行動有很大難度。

對於日本來說,中國的許多行動也出乎意料。比如中方突然宣佈劃設防空識別區,讓日本很震驚。雖然一部分中國軍方人士此前有所提及,但我認為,除了一小部分追蹤這一動向的專家以外,大多數日本人都是大吃一驚的。

至於安倍和安倍集團要改變日本戰略後道路,是否反美?毛裏和子表示,安倍絕對不反美。他修憲並非因為那是美國強加給日本的憲法。安倍世家一直是自民 黨內的親美派。安倍是徹底的親美派,他了解祖父時代的日美關係,知道如何對美國撒嬌。安倍有時似乎表現得有些反美,但本質上並非如此。石原慎太郎也不是反 美,他是國家主義者、民族主義者,經常發表民族主義言論,但實際上並不反對日美之間的從屬關係。

安倍想修憲,主要是想修改憲法的內容。他認為憲法最大的問題是對日本軍事能力的限制,限制日本參與集體戰爭。他認為,普通國家都有保護本國的權力,他要讓日本成為普通國家

毛裏和子說,感覺上安倍是一個單純的、容易讓人理解的人,而非深思熟慮的人。畢竟他的人生基本上是一帆風順,沒有受到太多挫折。他周圍的人也基本和 他持有相同政見。有人將安倍內閣形容為「小朋友內閣」,依照他的經歷和能力,只能構築這樣的內閣。作為政治家,他還是比較幼稚的,政治資產少。他曾經經歷 過執政失敗,要說他從失敗中學到了什麼,可能是學習到了少說錯話吧。當然,安倍背後的智囊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日之間領土問題、歷史問題等同時爆發,中日關係是否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毛裏和子表示,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日中關係相比,當下日中關係發生了重大改變,可以說進入了新冷戰時期。中國國力增長、GDP躍升至世界第二位是決定性因素。

 

首先,從根本上分析,日中兩國領導都對現在的國際秩序不滿。

就日方來說,安倍認為戰後日本道路 -- 「非武裝和平主義」是過時的,這條路只能讓日本更加弱化,輸給中國,因此要對戰後道路復仇。安倍推動修憲,主要是想擺脫憲法對日本軍力的限制,讓日本成為 「普通」國家。在安倍看來,允許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向海外派兵是普通國家的標誌。

其次,以往日中兩國的較量體現在領土問題、歷史問題、圍繞東亞的權力爭奪三個問題上,雙方針對個別問題進行個別應對。但現在,中方將三個問題融為一體,擴大了日中關係的對立面,兩國關係進入艱難時期。中國領導人很難對日本妥協,而安倍政權對中國也採取對抗姿態。

毛裏和子認為,中日關係進入新冷戰狀態有可能長期化。目前雙方都擺出了冷戰的姿態,但要努力避免發展成為熱戰。日中關係已經不可能再像上世紀七八十 年代那樣五光十色,雙方對此要有充分心理準備。在此基礎上,兩國政治家要發揮才智,國民要保持冷靜。我希望中國國民不發動反日遊行。反日遊行對於中國來說 沒有任何好處。2012年的反日遊行,被日本媒體每天反覆播出。我的孫子看了報導後說,中國人實在太過分了。怎麼和這樣國家的國民相處?其實他對日中關係 並不了解,但是因為每天看到那樣的報導,就產生了那樣的感想。我希望日中雙方都能成為成熟的大國。

上世紀70年代初,中國領導人周恩來和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都是發揮了無限智慧,才創造了日中關係的良好時代。70年代末雙方還締結友好條約,約定不使用武力改變現狀。而中國在東海的一些行動,不符合友好條約的精神。日本也做了不符合條約的事情。

毛裏和子認為影響安倍政權對華政策主要是美國因素。她說,美國因素當然對日中關係產生影響,但不會產生非常好或者非常壞的影響。美國在日中之間開展 平衡外交,因此日本的對華外交也會時強時弱。美國會敦促兩國改善關係。在美國對東亞地區的軍事部署,特別是抑制中國的部署中,日本發揮了重要作用。

至於安倍說敞開大門,強調不為對話設前提條件,但他做了讓中國不高興的事後,再說對話大門敞開,我認為,這好似孩子的舉動。我理解中方聽到這番話後的心情。

毛裏和子說,日本即使想構築對華包圍圈也是無法實現的。日本無法包圍中國。一些自民黨人士妄想構築日俄聯盟、日印聯盟來對抗中國,但這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日本加強與印度、俄羅斯的關係,並不是在對抗中國,而是在開展全球化外交。

我認為安倍可能選擇消極等待,等待中國出現變化。現在安倍開展的是「地球儀外交」,他可能在此後越發感到需要改善日中關係。改善日中關係有許多突破 口,如釣魚島周邊漁業資源管理利用的框架、開展有關安全保障戰略高層對話等。現在日中關係需要的是「打開」,是「突破」,這需要開動腦筋,動用智慧。

中國有必要改變在弱國時期形成的外交姿態,制定更加成熟的對日外交新戰略。在國際社會看來,強大的中國已經具備了維持世界秩序的能力。中國應該發揮能動性,提出新的對日主張,主導日中關係的走向。中國向美國提出構築新型大國關係,在對日外交上,中國也可提出類似提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dellc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