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開播到現在整整第二十期,所以今天咱們說一點特沒勁的事,說什麼呢?說讀書,你要不想聽,馬上關了,先說一個段子,據說有一年北大開選修課,開了一門植物學,又開了一門動物學。

  植物學老 師比較雞賊,上堂第一天就做廣告,他說我建議大家還是得選植物學,為啥呢?你想校園裡沒這麼多花花草草,包括那些像花花草草一樣美麗的女子,你泡妞的時候 你能告訴她,這是什麼花,那是什麼草,顯得多有學問,你要學動物學有啥用呢?橫不能你談戀愛要去動物園,能在動物園裡泡上的妞能是什麼好妞呢?此言一出果 然廣告效果非常好,動物學選修課沒有什麼人,這邊人滿為患。

  為什麼開頭說這個?其實這個場景是最深刻也生動的告訴我們,傳統的知識構成和今天我們要面對的那個未來世界的知識構成有什麼區別,傳統社會說白 了,為 什麼要進行龐大的教育體系的建設?這個事情你不要以為很早,原來School這個詞,就是學校這個詞,其實是休閒的意思,就是那種吃飽了沒事幹的人,天天 盯著蘇格拉底,跟他在雅典城裡轉著閒聊,那些人,那個不是學習,那個休閒,是人吃飽喝足之後追逐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受教育

  可是近代化以來教育可不是這麼回事,教育是人類一項沉重的負擔,什麼負擔?沉重的知識負擔,因為隨著工業化的進展,各個門類的知識拼命增長,然後知識變得越來越沉重,你就必須建立一個體系,把這種知識給年輕人灌下去。

  在近代以前什麼叫孩子?沒有什麼少年兒童教育這 些概念,孩子就是不成長為人的那個就是半人或者殘缺的人,就是那個概念,但是近代化的教育出現之後,從這種開始我們就覺得他是個罐,從小開始罐擺一排,然 後往裡灌東西,然後越到大灌的東西就越多,越分門別類,所以一直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博士,博士後這樣的一個階梯,非常漫長的金字塔的階梯,讓一 代一代的年輕人去攀爬。

  可是互聯網來了,這是我們經常要說的一個口頭禪,可是互聯網來了,它把這樣的、一個整個的金字塔把它轟塌了,變成了一個一個的知識碎片,我們現在發現,其實獲得知識沒那麼困難,幹嘛非得一路往上呀,你沒聽說過嗎?清華那個保安都開始上研究生了,然後任何人都可以自學成才。

  一個叫當年明月的海關的公務員,寫出一本最受歡迎的皇皇巨著的明史,這些知識現象其實都是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它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知識重新回到懸疑和場景,什麼是懸疑?其實知識整個體系在建造的時候,都是按照問題去建造的,比如說最開始原始人的數學,原始人我告訴你,二以上的就算不清,一他知道,一個,二,清楚,然後三就不清楚了,到三以上都叫三,你看現在古漢語當中,還有很多詞,用三表示很多的意思。

  所以最開始的數學,能夠把計數這個事情弄清楚就是解決打了一頭牛,兩頭牛,三頭鹿,做這個計數,其實你看數學史,每一個數學史上的發明,其實都 是針對 當時具體的問題,可是我們學數學的東西,老師可從來不講這些,就是方程,就是公式,就是定理,你去背,這就是傳統的知識結構和我們的應用場景之間的脫節。

  傳統社會這是可以的,比如說司馬光,司馬光有一個告誡,他跟年輕人說,讀書一定要背,為什麼要背呢?你平時把它背下來,然後你就有很多閒暇時間去倒,比如說在馬上,在枕上,在廁上,睡不著的時候,把你背熟的書,然後就像牛反芻一樣把它倒出來琢磨,這個時候有效率。

  你看老一代的民國時候的知識份子治學,我們都說他目不窺園幾十年,非常用功,我還記得看過一篇介紹孟森先生的小文章,他帶一個研究生, 商鴻逵教授,也是著名的明史專家,商鴻逵考中他的研究生之後,孟森到他公寓看看,就為看他一眼,看完之後說挺好的,來了嘛,臨走的時候指著門後的一個痰盂 說,平時在這讀書,就不要出門了,你想想看為什麼指著一個痰盂說?就是說上廁所也要在痰盂裡上,每天倒一次痰盂就可以了,剩下的就不要出門了。

  那個時候做學問是可以這樣做的,為什麼呢?知識的總量還不夠那麼大,如果一個人目不窺園幾十年,是可以把他學的這個專門的門類全部拿下的,可是現在這個社會你覺得還有可能嗎?知識的總量如果再用過去的那種傳播手段和學習手段,它會把人壓垮。

  你比如說明史專家吳晗先生,他從大學時代就開始編一本書,叫做《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皇皇巨著,十本還是二十本,我不記得了,大學的時候見過,那是可以完成的,一旦完成之後,他就佔據在學術金字塔的頂端,他就是專家了。

  可是你想現在還有這種可能嗎?那麼龐大的知識總量,你怎麼去攀爬呀?我們古人老說一句話,君子格物致知,要窮盡物理,所有的事我都得知道,所有 物體裡 面的性狀我都得知道,所以你看王陽明格竹子嘛,很有名對吧!你格一根竹子都格吐了血,現在你弄一個iPad,你格格試試?那不得格死了去。

  所以知識總量的負擔已經是用傳統的治學方式無效了,那怎麼辦?回到我們前面講,就回到我們前面講的那個段子裡的場景,從自己的應用場景出發來重 新構建 你的知識世界,這是讀書的不二法門,其實知識是怎麼回事?他就是這麼堆出來的呀,我們是工業社會強行的把它用一個知識的結果然後把它大卸八塊強行給我們灌 下去,可是在知識的積累過程中,難道它不是根據應用場景,根據當時人的具體的困惑和困難一點一點的堆積出來的嗎?

  我還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學高數,我們當時是文科生,第一個全國文科專業開高數,學那個微積分,從倒數開始學起,哎呀,那真是,你想文科生弄這個一腦子漿糊,最後生拉活拽終於突破了,然後還考了一個及格。

  但是我真的理解什麼是微積分是很多年以後,我去業餘學一點經濟學,我才知道,哦,原來數學發明微積分是解決變數問題,是解決趨勢問題,為什麼翻 開經濟 學的書裡面,那麼多微積分的公式,原來是這個道理,因為經濟就是解決未來發展趨勢的,我才終於明白什麼是微積分,可是這對於發明微積分的牛頓,萊布尼茨這 些人說這不是問題啊!

  可是傳統的知識建構有一個毛病,就是所有這些培養出來的精英和知識份子他都有一個特點,他要告訴你結果,但是他故意隱去他為什麼關心這個問題以及得到這個結果之間艱難而有趣的過程。

  比如說著名的數學大師高斯,有同時代的人就評價他,高斯就像一個狡猾的狐狸,他最後給你看一個結果,但是他用尾巴把所有他得到這個結果的痕跡全部給你掃的乾乾淨淨,就給你一個非常完美而漂亮的結果,這就是傳統的知識體系。

  可是現在我們主張怎麼辦?主張按照一個人的應用,用你的興趣把自己的心當做一個種子在你的環境裡種下去,然後尋找到你最需要的東西,一點一點的生長,而不要去囿于傳統工業社會的一個一個的學科分類。

  給大家舉個例子吧,小時候讀《嶽飛傳》,心裡就存了一個疑惑,覺得宋代這皇帝也忒傻冒了,你怎麼能定都汴梁呢?這個地方叫四戰之地,周圍沒有任 何屏 風,一片大平原,金軍的快馬只要渡過黃河,幾天之內就能殺到城下,你只要稍微把都城挪一點,往西挪一點挪到洛陽,現在都在河南省嘛,能有多遠呢?洛陽四周 有山河之險固,你就可以據守,就覺得不理解,然後去找,找來找去發現,哦,原來是因為漕糧的關係。

  宋代你想,汴梁統計下來大概是150萬人,還不包括軍隊,150萬人,軍隊有多少?大家讀過《水滸傳》吧?光林沖80萬禁軍槍棒教頭,至少80 萬禁 軍,實際上當時全國最主要的兵力全部集中在汴梁,這麼多人一年要消耗多少糧草,這些糧草我看歷史史料當中,在宋真宗一朝最高峰,一年運到汴梁的糧草是七百 萬擔,一般來說是均衡在600到650萬擔。

  這麼多漕糧要運過來,你運到洛陽,那個地方沒有運河,所以只好把京師放在汴梁,那接著又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他要集中那麼多人分放在汴梁呢,找答 案又找 到了,原來是因為宋代的皇帝在立國之初就定下來的國策,叫做守內虛外,強幹弱枝,就是他有鑒於五代的時候那種軍閥戰亂,地方割據,所以宋太祖就定下這樣一 個國策,把所有的軍隊,所有的國家的精華都聚集在都城,這樣讓地方上,就是那些枝幹上就不能產生逆反的對中央的挑戰。

  這個就讀到宋代的政治史,然後你會看到一些典故,比如說因為宋太祖自己家是洛陽的,他喜歡洛陽,他就老想著把都城遷到洛陽,可是有一次他跑到洛陽就有一點不想回去了,那意思是我就在這兒,你們都跟過來吧!

  然後大臣就勸他,後來他的弟弟,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當時是晉王,就跟他講,這樣不行的,你想想看這是基本國策,宋太祖還在說,你看天下這麼多 冗兵, 我其實不想定都在洛陽,我想乾脆咱挪到長安算了,叫去冗兵以安天下,我到了長安,我就沒有必要養這麼多破兵,這樣我給天下的財政不就減輕很多負擔嘛,但晉 王說,你想這是我們的基本國策,如果沒有強幹弱枝,守內虛外這樣的政策,我們又會重蹈五代的時候那種地方割據,潘鎮割據的險。

  所以後來宋太祖想了想,最後下決定還是定都在汴京,於是心裡又出現了一個疑問,你這個汴梁周圍也都是產糧區,不都是中州平原嗎?為什麼養不活一 個京師 的居民和軍隊呢?後來發現原來經濟史上中國從唐代之後有一個潮流,就是經濟中心越來越集中在江南,據說在明清的時候,蘇松二府的田賦就半天下,當然這個有 點過分,但至少蘇州府一府他向朝廷貢賦的錢糧就超過了整個浙江省。

  所以又去讀關於經濟史的 一些著作,其實我的讀書生涯從來沒有完整的讀過一整部中國經濟史或者中國政治史,但這不重要,我是用自己的興趣,用自己心中的懸念,像種子一樣去發芽,去 生長,去開支散葉,一點一點尋找我要的答案,所以很多人說羅胖你怎麼讀書?你怎麼都記得住?很簡單呀!因為這是我找來的,我從來不讀書,我只查書,查到的 東西是我要問的東西,我自然就記得住。

  就像大家看美劇,看《急診室的故事》,然後你就記住了很多急診的技巧,其實你不是醫學院的學生,你從來沒有受過完整的系統的醫學訓練,這有什麼 重要 呢?有知識總沒有壞處,而這些知識就是你根據懸念生長而一路撿拾起來的那些小貝殼會內化在你的生命裡,所以讀書我們不要再去攀爬那些金字塔了,跟著自己的心,跟著自己的懸疑去走,編一部終其一生屬於你自己的一部懸疑劇。

  第二段的話題又是特別沒意思,我們想講講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這個問題不稱其為問題,我們這一代人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考大學呀!考完大學幹什麼?找工作,找工作幹嘛?升官發財,非常清楚。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在一個中等城市,我父親領著我上街,甭管看見什麼, 只要他覺得這個生活挺苦的,比如說掃大街,他就會告訴我,你看,不學習將來掃地,不學習將來擺攤,所以我們這一代人我想大概從小到上大學的十幾年,就是被 狗攆著的十幾年,生活暗無天日,只有一個視窗,只有一絲亮光,那就叫大學,所以奔著它攀爬,那個目的是非常清晰的。

  可是現在社會,當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學術,什麼叫做能夠學有所成,我們才發現原來讀書,沒目的的讀書才對,梁啟超不是說過一句話嘛,叫正其義不謀 其利, 明其道不計其功,叫為學問的學問那才叫學問,所以自古以來所有大學問家,有所成的人,他跟你講學問的時候,他不跟你講目的,我就為這個,我就好奇,我就想 知道,怎麼了?沒有其他的用處啊!

  我在前面的節目講過畢達格拉斯那是口誤,其實這個人是歐幾裡德,他就有這個觀點,他教幾何學嘛,有人跑去問他,老師,我學幾何有什麼用呢?歐幾裡德想了想,跟僕人說,給倆銅版給他,給他點錢,要沒錢他根本學不下去,然後你走吧!

  《論語》裡也是這樣,有一個叫樊遲的弟子就問孔子,你看你教書,我學費都交了,幾條幹肉,我想學農,我想學種地,孔子說,我不懂,然後他又問我想學種菜,孔子說,我也不懂,我不是老菜農老農民,然後樊遲就走了,孔子就背後指著他的背影說,樊遲小人哉。

  所以過去我們批判孔老二的時候,老說他看不起勞動人民,不是,追逐學問的人是不求所有的具體的目的的,可是話又說回來,我倒是今天想反過來做一個主張,其實學問都是有目的的。

  我原來有一個同事,特別愛看書,小姑娘,長得也漂亮,然後我就很奇怪,你小姑娘天天梳裝打扮不好嗎?愛讀書幹嘛呀?她說這是我從小心中種下的一 個隱 痛,她說那個時候我爸媽天天逼著我彈鋼琴,只有一種情況我可以不彈鋼琴,就是我讀書的時候,他一看我捧著本書呢就不逼我彈鋼琴,所以從小哪怕我捧著一本書 什麼也沒看進去,我就可以躲掉彈鋼琴。

  都說讀書沒有目的,但是你看剛才這個例子,其實每個人的生命軌跡當中,如果他真的愛上讀書的話,多少是有一點目的地,所以今天我們就強不知以為知,我們幫大家總結幾個讀書的目的好吧!也應和了我們這一集的題目,叫為泡妞之成功而讀書。

  第一個目的我覺得很簡單,可能你都知道,讀書可以美容,有一句話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相由心生,確實,歲月是一把殺豬刀,你再高檔的化妝品,你只能延遲,但你不能讓你的老境還能變得美麗,這件事情只有讀書能做到,韓國的大夫是做不到的。

  去看幾個老的知識份子,比如說楊絳,資中筠,葉嘉瑩這幾個老先生,你會覺得,哎呀!真的是很美,這是讀書給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一個禮物之一,就是 讓你看 起來真的很好看,我自己切身體會,到一些大陸的一些寺廟裡去,真的是惡僧惡道,一看跟周圍的農民沒有什麼區別嘛,不過是多了一件袈裟而已呀!

  可是現在有一些寺廟,比如說我到臺灣去看了一些寺廟裡面的人,你就會覺得他們真的修的面目和善,他長期的打坐,參禪,閱經,讀書,心中有東西,有真信仰之後,那種改變會真的非常明顯地呈現在你的面龐之上。

  就說一個具體的例子,我在大陸有一個廟裡,可能是到了人家禁止拍照的地兒,我拍了一張照,那個僧人說,嘿,不許拍照!凶,在臺灣遇到一樣的情 況,那個 僧人是緩步走到我拍的那個東西面前,用身體擋住,然後擺擺手,人家是這樣的,讀書不讀書,有修養沒修養,最終會體現在你的面貌之上,這個大家都知道了。

  第二個,讀書會讓你的人生有定位,你知道自己在哪裡,其實每一個人的生活處境就是這樣,你面對的判斷事實就那麼多,怎麼判斷?怎麼來表達你自己?講述屬於你自己真正認同的故事告訴別人。

  給大家舉個例子吧!比如說競選廣告,我印象最深的兩個競選廣告,一個是臺灣的馬英九和謝長廷,2008年的那一次,他們地區領導人的一個競選, 在臺灣 南部的一個婦女雜誌上,馬英九就做了這樣的一個廣告,廣告非常簡單,文字左邊一溜形容詞,右邊一溜形容詞,左邊的那溜形容詞全部是褒義詞,儒雅,大方,知 書識理,知錯能改,右邊的那溜形容詞全部是什麼?比如說形容猥瑣,無理強辯等等。

  如果你在臺灣的政治生態當中,其實你一眼可知,左邊是說馬英九,長得帥嘛,右邊是說謝長廷,長的醜嘛,李敖不是有一句話嗎?說國民黨是人面獸 心,民進 黨是獸面獸心,但是這個廣告最妙的是結尾的那一句話,馬英九問,你願意你的孩子長大了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看本來競選廣告只是問你,你選誰?但是更多的知識 背景一旦融入之後,他就可以把問題進行轉化。

  你可想而知這個廣告的結果,即使是南部綠營的民眾,如果看到這則廣告之後他就會想,尤其是婦女,她就會想,誰當了總統未來四年天天在電視上晃, 都說看 誰多,長的像誰,我想即使是綠營的婦女可能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長的像謝長廷吧?都願意自己的孩子像馬英九那樣又帥又儒雅。

  沒錯,所以人生的任何選擇,你看似只有這麼一個選擇,但是有更豐富的知識背景之後,實際上給你撐出一個更大的框架,讓你在選擇的關頭有了更多的判斷依據,這就是知識的作用,它是放大人的參照系。

  再說一個競選廣告,這是在民主黨當年黨內的初選當中,奧巴馬和希拉蕊·克林頓,希拉蕊·克林頓做了一個廣告,也是報紙廣告,就一句話,說午夜三 點,當 白宮的緊急電話響起的時候,你願意誰去接?多簡單的一句話,其實就是在問誰當總統啊?只有總統在深夜的時候處理國家大事,對吧?緊急事務啊。

  但是這句話裡面其實包含了特別多的知識內容和整個的背景聯想,你想希拉蕊·克林頓何許人也,克林頓總統的老婆,在白宮住了八年的主婦,國家的第一夫人,她對白宮是非常之熟悉,而且希拉蕊主打的賣點就是我有經驗,我是老政治家,我是前任皇帝的媳婦呀。

  所以她講出了這樣的一個情境,你就會馬上想像,克林頓,希拉蕊,她午夜三點在白宮接電話一定非常從容,不用開燈,摸著黑都能找到電話,非常從容的處理,可是美國人在當時是無法想像,奧巴馬午夜三點在白宮接電話,第一從來沒有黑人當總統,除了在電影裡,沒有人看過一個黑人跟白宮有什麼關係,這是第一。

  第二,你想午夜三點,天又黑,奧巴馬又黑,起來慌慌張張接電話,還不絆著個痰盂什麼的?所以她其實是用一個另外的知識背景讓你來選擇,然後來引導你的選擇,而脫離了你最具體的選誰當總統的這一件事情。

  有知識就是這個好處,知識不是讓你預知未來,也不是讓你去吹牛,它會讓你在做人生所有選擇的時候有了一個更大規模的背景,你再做選擇的時候才有依據,你知道在歷史長河當中屬於你生命中的這一瞬,你站在哪個位置。

  前面我們講的讀書的兩個作用,一個是表現自己,你變得更美麗,一個是定位自己,你對自己的認知更清楚,其實還有第三個,就是讓你人生變的引導得更有方向,更有準頭,這也是讀書的作用。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到農村去,我看那兒停一拖拉機,我就跟拖拉機手商量能不能讓我開會兒,他說你開吧!反正地大,在東北,北大荒,我的天呢!我以為我會開車就會開拖拉機,哪裡啊?那個拖拉機根本就開不了,你在田地裡面方向根本就把不住,畫龍,歪七扭八。

  然後我就問拖拉機手,我說你手勁夠大的,你能駕馭著拖拉機按住它,他說跟手勁大沒關係的,他說我告訴你其實很簡單,你別盯著路,也別盯著方向盤,你盯前方,你看到那棵樹沒有?你盯著它,你朝它開,別管方向盤,只要眼裡有那棵樹,你的身體自動就會調節,我按他的路數一開,果然如此。

  所以你看駕校剛開始學車的人為什麼畫龍呢?他跟這方向盤較勁,他跟這個眼下具體的東西較勁,而真正會開車的人,他是不會畫龍的,但他的手是哆嗦 的,你 看所有開車開得熟練的人,他不會說手把住方向盤是一點兒不動的,那個車反而開不出直線來,必須是盯住前方,手自動的,因為心裡那個目標,自動的進行微調, 你反而開成了一條直線,這就是讀書的作用,它會給你一個遠方的目標,一個對整體的認知。

  著名的企業家郭台銘先生有一句話,說知識只是讓我們會思想,二而經驗會教我們做判斷,其實對人生來說,做判斷比會思想重要得多,有想法的人多 了,而關 鍵時刻做出關鍵式的決斷,這需要用知識堆出來的經驗,而經驗怎麼來?就來自於你對整個的宏觀的俯瞰,知識可以讓我們更上一層樓。

  我就拿我自己來說,我酷愛讀歷史,不能說讀的書很多,但是我至少讀幾百年幾千年的歷史我能清楚的看到整個人類歷史的大趨勢往前走,前幾天我們羅 輯思維 微信公眾平臺上有一個小朋友,我估計是一個中學生,他問我一個問題,他說老師我該不該放棄寫字,我用無紙化操作,用電腦寫字,我說當然應該呀!如果我將來 提筆忘字怎麼辦?我不會寫字怎麼辦?因為私下交往嘛,我就給他講了一句特別不客氣的話,我說給你灌輸這個觀念的人,要麼就是除了寫字啥都不會的人,要麼就 是除了過去沒有任何未來的一個老人。

  我說對我來講,我認為人類的前景,你就是順著趨勢走就可以了,你為什麼一定要珍視一個未來將來可能會沒有用的一個技能呢?就像全天下都是計算器,你非說珠算這個事我得學會,否則是一個損失,有道理嗎?

  人一定是順著趨勢走,而只有當你建立了更廣闊的知識視野的時候,你才有在具體的人生選擇的時候形成這樣的判斷,所以我自從愛讀歷史之後,我就真的不太珍惜我自己的歷史,比如說很少收藏自己的照片,我寫的書,出的書,我到現在一本都沒有,我做過的節目,我從來不留存。

  因為我知道前面的世界會更精彩,這是幾百年來人類進入一個爆炸性的文明之後形成的一個必然趨勢,往前走,心中充滿了喜悅,而不是進入未知的恐懼,知識就是這樣,它拼接出一個世界,它更為你拼接出一個潮流,你往前走的時候心中不恐懼。

  鄭也夫先生提出過一個觀點,說厭學是心靈的癌症,沒錯,我們現在這個教育系統固然功勞大大的,培養出那麼多精英,但是它幹了一件最壞的事情,就是讓沒有攀上知識金字塔的人終生厭棄學問和知識。

  我印象特別深,我高考那年剛考完,那天我的一個同學把所有的書攢一堆,抱到操場中央一根火柴點著,砰,然後他高興的一塌糊塗,說反正我也考不取大學,但是我一輩子終於可以不受這些玩意兒的折磨,所以說這種教育體系是用一個堅硬的外殼和枯燥的內瓤在中國社會當中犁出了一條深溝,溝兩邊的人從此命運不同,一邊的人繼續攀爬,一邊的人從此和知識,和書本,和學問絕緣。

  我還記得龍應台在德國住的時候,她隔壁住著一個修下水道的工人,有一天發現他在陽臺上讀康得的著作,她就問他,你還讀這個?意思是說下水道工人 你讀哲 學幹什麼?人家回答是這樣的,你不知道下水道裡面特別黑,而我一邊幹活一邊在心裡默念著康得的那些詞句,我覺得我的生命充滿了光明。

  你看,當知識不成為一種任務,不成為一個枯燥的堅硬的外殼的時候,它會滋養所有人的一生,其實現在所謂的厭學既不是你的事也不是知識的事,是整個社會在轉型過程中發生的一件事情,那麼這個大轉型可以說是人類文化史上幾千年一遇的最大的一次大轉型,就是從傳統社會向互聯網構造的未來社會進行轉型。

  它之間的區別有一點像大陸和群島,在大陸上就會存在中心和邊緣,小城市,大城市,所以每一個人的念頭都是往大城市去走,走到中心,跟權力越靠近,跟資源越靠近的時候,我的生命就越有光彩。

  可是群島就不是這個邏輯,比如說新加坡,就那麼大點地方,他要做的事情不是說哪裡是中心,哪裡是邊緣,他要做的事情是高高的亮起一盞燈塔,來吸引所有過往的船隻到我這裡修船,補給,上岸做生意,換句話說跟越多的人聯繫你獲得的尊容和生命的光彩就會越大。

  這是兩個時代完全不同的邏輯,落實到我們讀書上,其實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第一種大陸時代,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這種讀書方式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綠巨人,他由於憤怒他就變得強大,然後他就一定要幹掉對方,這是傳統時代的讀書人的方式。

  你看很多大學問家老教授們,經常在學術會議上爭得面紅耳赤,然後有的教授拍案而去,終生絕交,從此提起那個人就會口出惡言,當然這除了個人修養 的問 題,我覺得也是跟傳統的知識體系有關,因為那個體系它只有兩個標準,一個叫是,一個叫非,一個叫對,一個叫錯,因為誰對了,誰是是的一方,誰就佔據了中 心,誰就擁有了資源,誰就高居在塔頂。

  可是在群島時代,我倒覺得可以提出另外一種讀書的模式,就是蜘蛛俠模式,你看蜘蛛俠每射出一根絲,他要掛住一個高樓大廈的拐角,他是為什麼?他要借力往前走,他不跟這個高樓大廈較勁。

  你看我們的網路上這個現象就特別的明顯,包括在我們羅輯思維的粉絲裡也特別明顯,有的人覺得你說錯了,你說的不對,你的觀點是有害的,然後他就 站出 來,包括用很髒的話來罵你,我覺得這就是典型的綠巨人,因為在他的是非觀點當中他被激怒了,他覺得你錯了,然後他就要站出來,咣咣咣,然後他獲得力量感, 然後證明你錯我對,所以我在中心,你看這就是典型的被激怒的很有力量的綠巨人。

  可是也有一類粉絲,他不管,他只是從你這裡吸收東西,你說的有沒有道理不重要,只要滋養我,然後我就向前走,其實互聯網時代的讀書,我所提倡的這種蜘蛛俠模式是人生最幸福的讀書模式。你想一旦回到書齋,你就是一個君王,古往今來所有的賢人,所有的達人,他們寫下的書,留下的片紙隻字都是你呼來喝去的奴僕,你是一個仁者,你居中,旁邊有智者幫你出各種主意,還有羅輯思維這樣的工者。

  不是有句話嘛,叫做仁者居其中,智者居其側,工者居其下,像我們這種苦逼人生,死磕自己,我來讀書,然後講給你聽,我來替你幹這個事兒,對呀! 我們都 是圍繞在你身邊的奴僕,你想跟誰聊天,我管你是蔣介石還是毛澤東,來,陪爺爺聊兩句,拿下人家的選集翻兩眼,不愛看了扔回去,你是最大的君王,在那個世界 當中你是最大的主宰,而所有人都是你借力的一個點而已。

  所以我小時候我父母老說,你看你買好多書,你又不讀,你擱那兒,你浪費,其實那個真的是我構建我的知識世界的一磚一瓦,其實我就是願意它陪著 我,怎麼 著?我還記得我買房的時候,公寓,東邊這一點比西邊一模一樣的戶型一模一樣的樓層貴20萬,我就問人家為什麼貴20萬?他說看中心湖的視野要好一點,沒錯 呀!我就是願意買一本書放在那裡我不讀,然後讓它陪著我又有什麼不好呢?

  我的書架裡有錢鐘書寫的《管錐篇》,我也讀不懂呀!就在那陪著我,從來沒有翻開過,我知道錢鐘書就在倒數第二層那個角落裡,我買《杜詩詳注》,我其實不可能這輩子把杜甫的詩全部讀一遍,就在那裡,我知道那個愛喝酒的老頭在那等著我,他都是我的世界,我是他們的君王。

  其實這個世界讀書就是這麼美妙,如果你從自己的興趣出發,然後把這個世界全部彙集在你的周圍,你成為這個世界的燈塔,你跟他們去聯繫。

  還有很多人問我該怎麼挑書?挑書不要根據書名去挑,如此發達的出版業,而且折騰了這麼多年,堆積起來的知識總量和書本重量你窮其一生,窮經皓 首,你不 可能讀得完,怎麼辦?我的方式很簡單,用互聯網思維去讀,我只信對的人,我不信對的標題,我對的人是誰?比如說林達先生寫的關於《近距離看美國》那套系列 我覺得寫的好啊,所有以後林達出的書出一本我買一本看一本,因為人是對的。

  再有比如說我的一些朋友,我覺得他靠譜,他推薦的書我會讀,其實就是這樣的,用互聯網思維,以自己為原點,把自己當成君主,然後驅策天下,這是最好的讀書的狀態。

  今天這一期結尾,我們放出我上次講的泡妞大招,我們今天放出第三招,大家看我前面的節目知道我在大學的時候經常給男同學談戀愛的時候當總前委書記,給大家出招,前面講了兩招,第一你得對人好,第二你得形成身歷聲。

  第三招是什麼呢?就是不要一直追,追一個女孩首先要保持適度的曖昧,讓她知道你對她好,你對她有意,但是不要把底牌翻得太開,追一段之後要停, 為什 麼?這其中有一個機理,到你追她的時候,她如果剛開始不答應,當然你們一拍即合那就另說,她覺得你有毛病或者她不能接受你的時候,她天天想的都是你的缺 陷,長得太醜,沒錢,一臉的暗瘡,沒有隔壁師兄帥,她想的都是這些,你追,這人也要跟我在一起,等等。

  可是你一停之後,發生了一件事情,奇妙的轉折開始了,她就會想怎麼不追了?難道老娘沒有吸引力了嗎?在沮喪的瞬間之後,她就會漸漸想,其實也還好吧,至少比同寢室那個她的男朋友還要好一點,她就會開始想你的優點。

  所以追女孩停的技巧非常重要,它的機理就是讓一顆種子在她的心裡去發芽,你追她,你秀肌肉,你亮自己的色彩這固然是需要,但是最關鍵的時刻,你要讓所有的想法,所有的念頭在她的心裡自己去生根發芽。

  所有為孩子不讀書苦惱的家長,你要知道你就像在追逐一個美麗的女子,不要一直秀出你的肌肉告訴她你有多好,讀書有多棒,關鍵是種下這顆種子,讓它自己發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dellc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